……
中午款待了饭,换洗过后,两个老舅爷便带着石老爷子和木之华去找村子里的里长,商量着给他们在村子旁边划上一块地界,先搭上个窝棚住下,日后生活也好徐徐图之。
两位老舅爷,六十出头的年纪,在现代还不算什么,但在古代已经是很年长的老人了。
里长确实十分给他们面子,在村头一块公用的空地上,给他们划了一亩大的地界,说好了十五两银子,一家五分地,买地的钱,也是两家平摊。
两位老舅爷的面子,暂时可以让他们先欠在这里,从过完年开始算起,每年还三两银子,千里之遥投亲在此,也不容易,先让他们先在这里住下来吧!
里长姓汪,四十多岁,瘦高个子,留着三寸长的山羊胡,走路有风,脸上总是带一点似有若无的笑容。是个方圆十里数的着的精明人。
稍探探口风就知道,两家人有老有少,也是正经过日子的,也算放心。
退一步来说,若是还不上,再把他们赶走便是,地,还是咱的地,外人岂能拿得走?
何况还有一辆那么招眼的牛车在那呢!万不会让他们白住的。
至于之后需要到县衙里去备案什么的,也可以等他们先盖起来房子再说,这倒也不是个多大的问题。
在这古代也不存在有规划什么的,左右都是钱的事情,只要交了钱,正式的地契也就下来了。
……
划好了地界之后,两家人心里终于踏实下来了,接下来便是盖房子了。
这盖房子,在农村从来不是一件小事,有人一辈子也没有盖过一次房。
虽然是说先搭个简单的窝棚,但是所有的人工和材料都是要钱的,更何况窝棚和窝棚也是有区别的。
谁不好点面子?既然大张旗鼓的划了地要盖房子,能盖好一点,肯定还是想往好里盖的。
石家人还好办,多少还有几两银子,但木之华一家可是清洁溜溜的,老木家分家时,石老爷子当时也在现场,自然知道他们的家底,便说他们这里也可以匀出点儿来,先借二两银子给木之华也是可以的。
若说搭个窝棚,二两银子确实也就够了。可是木之华当时听了,先是道了谢,也没答应也没推拒,只是说先回来和孩子他娘商量一下。
两口子觉得自己家太拖累石家了,他们家看那个样子也富裕不到哪去,老两口带着个寡居的女儿,能做什么赚钱的营生?说不定以后还要吃老本呢,万一自己到时间还不上,不是还要耽误人家过日子吗?
再说了,总不能什么事都依赖别人,但凡有办法,谁也不想刚来便开始举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