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朱高炽三人在内的各地藩王儿子,看到皇爷爷朱元璋已经下葬了,也是遗憾。
一群人只能在灵堂里面,对着朱元璋的牌位祭拜并开始守灵。
一时间,太庙里面痛哭之声此起彼伏。
...
而此时,在皇宫大内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这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大殿。
上盖琉璃金瓦,双檐重脊,雕梁画栋,朱漆描金雕花的门窗,在正午太阳光的照射下发出熠熠光芒。
这是应天府皇宫的谨身殿,又被称之为内朝,是皇帝休息的地方。
正上方坐着一位身着明黄色内衬的男子,斜躺在靠椅上,正是那刚登基的大明第二个皇帝——建文帝朱允炆。
此时他正在这里召见最为信任的三个大臣。
齐泰,黄子澄,以及方孝孺。
洪武大帝朱元璋是闰五月驾崩的,而在这个月底,大孝子朱允炆登基,即皇帝位,并且大赦天下,改元建文,以第二年开始为建文元年。
这三位文臣就是建文帝朱允炆的绝对心腹。
只要跟对了领导,那么自己的升迁之路就比火箭发射的速度慢不到哪里去。
洪武三十一年六月,建文帝把齐泰从兵部左侍郎升为了兵部尚书。
直接从副手转正,正三品变成正二品,成为大明六部之一的一把手。
在古代,兵部就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
也就是说,齐泰现在成了国防部正部长了。
明代洪武十三年以前,中原大地上各朝各代的中央官制都是“三省六部制”。
这是脱胎于隋朝的“五省六曹制”。
也就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外加上尚书省下属的吏、户、礼、兵、刑、工六个具体部门。
中书省为首,长官称之为中书令。
层层推进,级级通过,从而使得中央政令能够充分执行。
在明初时期,朱元璋也是沿用了这一制度。
但是没有设置中书令,却依旧以中书省统领六部,长官称之为左右宰相。
后来就发生了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胡惟庸案。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举起了血色大刀,以“谋不轨”的罪名,诛杀了胡惟庸以及一大群官员,废掉了宰相这个官位。
胡惟庸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实至名归的宰相。
从此之后,朱元璋撤销了中书省,六部开始直接对皇帝负责。
正副长官尚书、左右侍郎称之为堂官,可以面对面向皇帝汇报工作。
而历经了几百年的“三省六部制”也是彻底废止,烟消云散,消失在了历史的洪流之中。
并且在有明一代,兵部尚书的权力达到了巅峰,在历史上这个时候兵部尚书也被称之为“本兵”。
既管军政,又管战略,只要军官武卫想要选拔当官,都要接受兵部尚书的掌握,威权非常之大。
因此这个时候的齐泰正面对着他一生中的最为高光时刻,春风满面。
其实这也是他该得的,因为齐泰正是朱元璋临终时任命的“顾命大臣”之一。
还有一个“顾命大臣”正是黄子澄,两人都是朱元璋驾崩前任命的辅佐皇太孙朱允炆的官员。
二人同参国政,帮助新帝朱允炆坐稳这个大明江山。
齐泰,原本叫作齐德。
泰,那是洪武大帝朱元璋赏赐的名字。
当年,南京皇宫三大殿之一的谨身殿不幸被雷电所击中,朱元璋要去郊外的祖庙进行祭拜,是故要选择一些官员和他一起去。
朱元璋给的要求是,首先要已经在大明朝中为官九年,其二就是要还没有犯错。
就这样,齐泰完美符合了这个要求,被挑中和朱元璋一起外出祭拜祖先。
太祖洪武大帝朱元璋因此给他赐名泰,于是齐德从此开始叫齐泰了。
齐泰此人读书很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