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叔自然是不怕的。”
俞民离开码头,就直接到了七彩靛青行。
靛青行,是经销各种染料的。
金陵、南直隶、江浙一带,纺织业比较发达,俞家的靛青行已经开办五年多,生意一直不错,每年都有至少三四千两银子的利润。
这样的商铺,虽然不算太大,但是盈利性比较好。便是在金陵,也算是不错的。
“二叔回来了,外面热,快进来喝茶。小翠,倒茶。”
说话的是俞民的哥哥俞岑的妻子孙娥。
在两年前的俞家火灾中,孙娥回家给父亲孙玉琢过生日,逃过了一劫。俞岑却在火灾中遇难。
当时两人结婚不久,未曾生育子女。如今孙娥寡居,一般都住在娘家。
七彩靛青行,以前就是俞岑在经营。出事之后没人照看,就由孙娥出面经营。
如今虽然礼教尤甚,讲究男女之防,女子不好抛头露面。但也分什么地方,什么人。
这种奢侈的礼教,对于贾府那样的大家族行得通,但是对于平民百姓,是行不通的。
百姓家的女子,是要干活儿谋生的。小孩子稍大一点儿,就要帮大人干活儿。哪里会象大户人家小姐那样,不用干活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
这种情况下,女子自然要抛头露面。
商贾之家,也没那么多讲究。孙娥抛头露面,经营商铺,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嫂子,生意怎么样?”
“还行,跟别人比,还算是不错的。京城的事情办好了?”
“办好了,不过,贾家的小姐已经进宫,成了贵人。这门婚事就此作罢。”
“他家怎么能这样?一女二嫁,这算什么事情?”
孙娥瞪圆了一双眼睛。
“嫂子不必生气,这也不是坏事。若说真的娶了她,我还高攀不起,未必养活得了人家呢。”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你赚钱也不少,有什么养活不了的。进了俞家的门儿,便是俞家的媳妇儿。别说他贾家,便是公主来了,也是俞家的媳妇儿。”
“嫂子虽然说的有道理,但是那些大小姐脾气大,排场大,什么事儿都要讲究,受不得委屈。真要到了咱家,我还得看她的脸色,低眉顺眼的哄着她。这日子,过得也没什么趣味。”
“你说的也有道理,那些大户人家,确实不适合咱们这样的人家。了结了也好。当初我就觉都得,这门婚事不适合咱们俞家。”
“你有了秀才功名,又会经商,将来考了举人、进士,做了官,亦官亦商,也不愁找到好人家的女子。总得门当户对,夫唱妇随,才是好姻缘。”
“嫂子,我的事情,我自有主意。倒是我临走的时候,跟你说的事情,你考虑的怎么样了?”
俞民离开金陵去神京的时候,就跟孙娥说过,让她考虑再嫁的问题,不用老是守着。
俞民是现代人思维,自然不相信什么从一而终那一套。
孙娥今年才21岁,如果总是守寡,何时是个尽头?白白耽误了一生时光。
没等孙娥回答,一个四十多的男子进来。
“哟,这不是老二么?何时回来的?”
来人正是孙娥的父亲孙玉琢。
“刚刚回来的,伯父来的正是时候,我正好有事情跟伯父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