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大臣们都不敢看崇祯,光是听着崇祯的声音就可以感受到他胸中的怒火。
“难道说,崇祯接到了某处传来的密信,得知了许多消息?”
“要不然,他是从哪里知道这么多的?”
“但是也不对啊,经过崇祯的所有奏折,都是经过了层层筛选,而且,崇祯也根本没有其他心腹,锦衣卫也始终在北京,不可能知晓其他地方的情况。”
周延儒此刻脑中一片浆湖,崇祯的怒火绝不会是凭空而出,肯定是有了依据。
但是这消息是从何处得的?
他很恐惧,因为他甚至都不知道崇祯正在从哪条渠道收集情报。
这番怒斥过后,内阁大臣们都战战兢兢,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但还是这个时候,温体仁站了出来,对崇祯深深一拜。
“老臣赞成陛下所言。”
“读书者,乃是学习古时圣人之言,所谓开民智、知廉耻、学仁义,这才是一个合格读书人应该具备的品格。”
“但如今的读书人,都已经沉浸与安逸当中,甚至许多出身贫寒的官员,也都只想着脱离苦难,从未想过要帮助那些正处于苦难当中的百姓,如今朝廷变成现在这样,老臣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老臣身为朝廷大员、内阁学士,乃是朝廷领袖,当作为满朝文武的表率,故此老臣愿意身先士卒,明年春耕之时,定然第一个下田种地,绝不二话。”
温体仁对着崇祯深深一拜,在道歉时脸上很惭愧,而在说道自己要下田种地之时,脸上的表情又变得一片坚定。
周延儒见状,心里一边骂温体仁老贼,一边也跟进,说自己明日也要下田,其他内阁学士也纷纷点头,说自己愿意为陛下分忧,愿意做满朝文武的表率。
崇祯脸上的愤怒消散了两分,虽然看得出来这几人没几个是真情实意,但是也并不在意。
“那诸位爱卿是赞同朕的提议?”
温体仁又是第一个站出来,拱手道:
“若要为民分忧,不理解普通百姓又如何能行?”
“臣无比赞同!”
崇祯很满意地点头,随后看向其他人。
“那你们呢?”
周延儒等人还能说什么?只能点头,表示同意,但是心底已经将温体仁骂了几百遍。
科举的制度就这般确定了,崇祯的想法其实很简单,他现在就是想要培养出一批能够理解百姓的官员,这些官员不需要多么厉害的能力,甚至崇祯不太喜欢那种太聪明的官员。
原因也很简单,他在陈安县改革土地之时,县里那一批读书人就很是奸诈,总是想要谋取私利,但是一开始就跟着他、被他悉心培养的一些农民出身的官员,到最后都办事勤勤恳恳,很是老实。
但是那些农民出身的官员就分不好田了吗?
并不,相反,他们在分田之时做的更好,更为细心,因为他们更清楚一亩田对于农民来说意味着什么,所以办事更为小心,力求做到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