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内摆着清一色的梨木桌椅,每张桌案相距甚远,很难窥视他人答卷。
顾白很快走到属于自己的座位前坐下,情不自禁地抬头看向那把悬在空中的戒尺。
那便是传说中的镇气尺。
科举考试,当然是考的文章和才意,而才意激发文章必将使得天道共鸣异象连连,所以考生都必须在镇气尺护持的情况下进行考试
若是各考生纷纷以才意激发文章,引得天道共鸣,场面无疑会变得混乱无比,更会影响他人答题。
这便有了镇气尺的出现。
作为传说文宫的四品墨宝,镇气尺镇的是才气,阻的是天地。
但凡儒道三品以下之人,在镇气尺面前,才意暂时无法沟通天道,属于限制型墨宝,昔年文宫大儒靠他杀过无数妖族!
整理好书桌面前的纸张,顾白闭眼睛开始沉思。
文宫大儒萧生将目光左右看了看学子们,很快其目光落在了顾白身。
一炷香的时间。
顾白还未曾动笔,这有些奇怪
“才意很强,但毕竟十八岁,没有入世经验,治国文章可不好写。”
萧生开口,他并不是瞧不起顾白,而是阐述一种事实。
周围百官没有搭话,他们是比较看好顾白的,不过主考官这样说,也无法反驳什么。
的确,没有入世经验,治国文章可不好写。
又是一炷香的时间过去。
顾白迟迟没有动笔,脑海中开始浮现许多信息....
试题是安国。
何为安国,怎样安国?
其实无非就是经济问题
对于一个大秦来说,外部问题小于内部问题,以史为鉴,大多数国家破灭,其原因就是内部出了问题。
而这个内部问题,无非就是两个。
朝堂与百姓。
朝堂的官员是否廉洁勤政?
百姓是否安居乐业爱国?
所以如果女帝以‘安国’为题。
其根本应该是‘安治国家’。
如何才能让国家安宁?
首先让百姓吃饱喝足。
一旦百姓吃饱喝足,就会减少许多争纷,而且百姓对国家也会产生巨大的信赖。
举个最简单的,百姓吃不饱饭了,你怎么让他们干活,怎么去培养下一代,儒道学子读书,文房四宝那一样不花钱,他都没钱了怎么让下一代读书,一个国家的下一代不强大,那么几十年后拿什么抵挡妖族
可若是百姓吃饱喝足,还有闲钱去游玩,我每天过得美滋滋,大多数百姓还是愿意花资源培养下一代,毕竟谁都不愿意一辈子做低层人。
所以安国之策。
应是百姓,百姓之源,应是柴米油盐,而这一切都要钱银。
通俗一点就是。
经济问题
顾白心中笃定了方向,开始边研墨边蕴酿。
什么文章,顾白知道。
如何写,顾白也知道。
但以什么开头,又以什么结尾,这些必须要想好。
写文章讲究的一气呵成。
这样才意才会更好的激发文章。
怎么写呢?
久久思考后。
他放平了心态,目光注视着碧蓝天穹。
忽。
一阵风吹来。
纸张吹动,传来簌簌之声。
刹那间,顾白笑了。
提笔。
染墨。
顾白面带着淡然微笑,他知道该怎么写了。
第一行标题。
【大秦安国策】
顾白很是大胆,他给自己的文章直接取名大秦安国策。
当第一笔落下之时,顾白书写速度极快。
一个个字落在白纸之,或许是因为想通了,也或许是因为开窍了,顾白的字体整洁有神。
每一个字都注入了他的才气。
【大秦王朝,历经先帝伐妖,八王之乱,百姓疾苦,学生以为,安国之策,在于百姓,在于社稷,在于天下】
顾白以先帝伐妖做文章开头,直接指出大秦劳民伤财,引出自己想说的话。
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打仗苦的是百姓,不打仗苦的也是百姓。
大秦王朝自先帝和太白文治武功,长治久安,国泰民乐,虽数次伐妖,但不可否认的是,先帝和太白让百姓安家居业,风调雨顺。
也正是因为先帝和太白的长久治理之下,大秦才可以数次伐妖。
所以想要打仗不是不可以,但得先赚到钱。
这是顾白第一段文章的核心意思,写法自然用了大量古词,不可能如此直白。
当第一段写出之后,顾白没有任何犹豫,直接落笔第二段。
如果说顾白写的第一段,还比较委婉,那么第二段就彻底放开了。
所谓安国,离不开钱利,顾白以大秦先帝和太白时期,出过无数俊杰,施政了多少惠民之策,所以大秦才能快速强大,成为东洲最强大的国家为引叙事
所以大秦眼下需要思考的事情是民生
百姓需要休养生息,大秦也需要休养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