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来啦!”
姜晓洛做了一个鬼脸,调皮地笑了,进了门。其他人听到声音,从里屋出来站在客厅里,打着招呼。
“爸呢?”
“钓鱼去了。”老林吱道。
在兄弟姐妹们看来,钓鱼是父亲最大的爱好。姜晓洛记得,自己小的时候,只要有时间,星期天,还有每天上班前赶个早,父亲就扛着他的鱼杆,在县城附近的塘塘沟沟里钓上一会儿。父亲的钓鱼水平挺高,还参加过厂里的比赛得了奖的。后来,他们渐渐地大了,听母亲说父亲钓鱼也不完全是因为兴趣,而是想着给他们添点营养,什么鱼啊!螃蟹啊!小时候姜晓洛他们可没少吃。
“我去买几个菜。”老林笑着出了门。
“部队怎么样啊?”
“累不累?”
“怎么样啊?当兵是什么感觉?”
兄弟姐妹们七嘴八舌的,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姜晓洛笑着,一个一个地回答,家里笑声一片。
“爸回来啦!”姜晓丁喊了一句。
门开了,老姜一手拎着鱼杆一手提着个桶走了进来,看见姜晓洛,愣了一下,没说话,进了卫生间,把鱼杆和水桶放在地上,回到客厅。
……
“怎么回来了?放假吗?”
“嗯,国庆节,队里说让大家回来看一看,下午就回去。”
“那等一下就吃饭。姜成,把鱼伺一下,一会儿就烧了。”老姜边说边进了厨房撺掇起来。
中午,老姜家。一家人围坐在桌子边,吃着,喝着,笑着,闹着。饭前,姜晓洛从包里拿出军装,在兄弟姐妹们面前抖开,贴在自己的胸前,转了转身体。
“穿上看看!”姜晓丁抢着说。
姜晓洛把外套脱下来,换上军装,绿色的混纺布上衣、藏青色裤子,穿在身上大大的,不合身,也没有领花、肩章,像刚退伍的战士。不过他并不在意,这是他第一次穿着军装回家,他已经进了部队,而且是上的军校,这是一家人的骄傲。
兄弟姐妹们打趣道,姜晓洛走进厨房,往爹娘面前一站,老两口上下打量了一番,笑了起来,脸上洋溢着满足的喜悦。
吃完饭,一家人坐着聊天,话题自然围着姜晓洛转,当听到姜晓洛说学校根本不在安陵就在城外的时候,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他从包里拿出录取通知书,姜艾拿起来打开,又仔细看了看里面贴的那张写有录取事项的纸,最后一行小字写着“如因特殊情况未能及时到校,可以乘坐公交车在乾行宫转乘陵西线,在荷花村站下,步行20分钟抵达学校。”
听到姜艾念完,大家不由地笑了起来。
“哈哈,搞了半天,原来就在家上学啊!那以后可以时常回来了吧!”姜晓丁说道。
“应该吧,上课以后应该是可以的。”姜晓洛答道。
“也不要老往家跑,在部队好好干,争取入个党!”老姜瞬间又严肃起来。
“我知道。”姜晓洛应道。
“爸妈,这是我发的津贴。”姜晓洛从包里掏出钱放在桌子上,3张“大团结”。
“现在一个月多少钱?”老姜问。
“每个月19块钱。”
“噢。”
“妈,给你!”姜晓洛对母亲说道。
“你自己留着,我们不要,平时买点吃的补补身子。”老林疼爱地看着儿子。
“没事,我还有,再说部队里有吃有穿,平时也出不去,家里留着吧!”姜晓洛说道,语气里带着微微的骄傲感。
“那就先给你存着。”老林瞅了一眼老姜。
老姜笑着点了点头,孩子还小,让他一个人在外,原本心里还是有些愧疚的,但现在孩子长大了,知道给家里减轻负担了,这让他很欣慰——日子原本过得紧巴巴的,二小子进了部队,有部队养着,少了一个孩子的负担,这才一个月已经感觉到日子活泛了些。
下午3点。
“爸、妈,那我先回去了,晚上7点队里要点名,我现在就要走了。”姜晓洛说完,站起来,背上包。
“那赶紧走吧。”老姜说着,先出了门。
路上,一家人边走边聊。看到大家都围在自己身边,姜晓洛的心里涌出一丝感动。一家人在一起,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