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辩一系列的改革政策之下,大宋的国力得到了十分显著的提升,经过五年的休养生息,大宋在刘辩的英明领导之下,变得前所未有的强大,而反观金国,在经过数年的内斗之后,两方势力终于分出了胜负。
完颜宗翰由于身体的原因,几乎没有参与到这场争斗之中,最终导致己方阵营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惨败。
完颜希尹被免去元帅右监军职,暂时留任尚书左丞相兼侍中。
高庆裔被免去西京留守职,改任尚书左丞。
萧庆被免去平阳尹职,改任尚书右丞。
韩企先在太宗朝即已被召入京,任尚书右丞相。
至此,完颜宗翰及其心腹完全丧失了军权,又离开了他们所控制的华北地区,以完颜宗翰为权利核心的这股势力完全被架空了。
正当金国内部纷争刚刚告一段落之际,大宋皇帝即将挥师北伐的消息便开始在北方边境地区广为流传了起来。
这是刘辩刻意为之的结果。
自古北伐难以成功的一项重要原因就在于北方百姓对于北伐之事感到极其的排斥,而百姓的不配合亦往往会成为北伐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其实想来也可以理解,人家每日过着男耕女织般的生活,即便过得并不富裕,甚至是吃不饱饭,但起码没有性命之忧,结果,皇帝一纸诏令,挥师北伐,届时,北方百姓便要被分派极其繁重的徭役,甚至于被征召入伍,过着每日刀口舔血的生活。
田地里的庄稼就此荒废,而为了满足大军的后勤补给要求,百姓又要向朝廷上缴一笔极其繁重的苛捐杂税,而比这更惨的是,当北伐大军抵达北地之时,又要因地就食,将庄稼全部洗劫一空,到那个时候,百姓才真真正正的切身体会了一把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痛苦滋味儿。
刘辩之所以在北伐之前,故意放出即将北伐的消息,其目的就是为了试探一下生活在北方边境的官员士绅的口风,若是北方边境的官员士绅对北伐之事的态度,秉持着极为激烈的反对情绪,届时,刘辩亦少不得要提前对北方边境的官员士绅进行一波无差别打击。
就在消息在兴元府、襄阳府一带传开之后,北方官员士绅的情绪居然出奇的稳定,当刘辩收到常遇春的秘奏之时,他对这样的结果亦感到了十分的意外。
刘辩随手将秘奏扔到御案的一角,望向躬身立于下首的秦桧与李善长,道:“官员士绅们怎么忽然都学乖了呢?这可不像他们的一贯行事作风啊。”
秦桧闻言,偷偷的瞥了一眼高高在上的刘辩,心有余悸的想到:“两年前您下旨诛杀万俟卨的场景犹在眼前,虽然已过两年,但是万俟卨被诛杀时的惨状仍然历历在目,官员士绅又怎敢轻易的去触您的霉头呢?”
刘辩是一个信守承诺的人,当然了,这个信守承诺的最终解释权被刘辩牢牢地攥在了自己的手中。
两年前,刘辩以贪赃枉法、结党营私的罪名,将万俟卨下了大狱,随后在三法司联合会审之下,万俟卨在遭受了不到半日的刑讯逼供之后,很快便如竹筒倒豆子般主动招认了刘辩为自己量身制定的全部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