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作为明军关外后勤基地的觉华岛上的粮草也一夕之间因为袁崇焕的一道迁移命令而落入后金之手,那天启皇帝必定震怒。
这不用说,无论是辽东经略高第还是蓟辽总督阎鸣泰,都不可能为袁崇焕担下这笔原本就不必要的损失。
相反,阉党为了撇清指挥失误的干系,一定会推波助澜,让天启皇帝重重惩处袁崇焕。
退一步讲,即使袁崇焕在迁入觉华岛军民之后守住了宁远城,天启皇帝也不能直观地看到袁崇焕对此所作的努力以及所承担的风险,他必定会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
毕竟当时明廷的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后金会转攻觉华岛,并造成如此惨重的损失,历史上那个袁崇焕能一口咬定后金一定会屠戮觉华岛吗?
他不能啊,用现代人的话来讲,努尔哈赤转攻觉华岛这是薛定谔的转攻,后金没成功登陆觉华岛之前,谁能知道金军对觉华岛有多大的攻击力呢?
反过来说,如果袁崇焕没有迁出觉华岛的军民和粮草呢?
以当时所有人的观念来看,觉华岛失守的可能,是远远小于宁远城失守的,后金转攻觉华岛,完全可以说是一个意外。
即使袁崇焕对此束手无策,事后也不会因此遭到处置。
因为让觉华岛军民徒手挖冰壕这种主意是阎鸣泰当年想出来的嘛,袁崇焕只是照章执行而已。
如果要追究具体责任,那肯定会牵扯到阉党。
而宁远之战胜利后,高第已被革职,阉党在辽东少了一个人手,如何再会愿意仅仅因为觉华岛军民的牺牲,就去追责阎鸣泰呢?
倘或不追究阎鸣泰,那袁崇焕自然而然也就跟着免责了。
想通了这一节后,现代人袁崇焕就能理解明朝人袁崇焕的所作所为了。
这说白了,就是明末官僚体制导致的推搪塞责嘛。
完全不知道历史走向的明朝人袁崇焕,为何要为一个在他看来并不很大的可能,而承担额外的政治风险呢?
他实际上没必要承担这么多。
这个道理,满桂几句话就给他讲明白了。
觉华岛如果当真遭到后金攻击,世人最恨的是谁呢?
必定是阉党所举荐的辽东官员。
他袁崇焕又何必用自己的政治前途为政敌承担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军事风险?
更何况,这些阉党所举荐的辽东官员,都是天启皇帝亲自首肯任命的,这无论如何也怪不到袁崇焕头上啊。
只要他袁崇焕能守住宁远城,他就已经是明末人人景仰的抗金英雄了,他就已经够格被崇祯皇帝视作救命稻草了,他于情于理都不必再为觉华岛军民操这份额外的闲心。
袁崇焕不禁在心里叹息,他知道满桂、程维楧和金启倧都是实打实地为袁崇焕好,才说这些实诚话的,他们又何尝不想成为英雄?
袁崇焕沉默了一会儿,道,“其实从前孙督师在的时候,阎总督与咱们还算和睦。”
程维楧道,“就是因为阎总督与我们和睦,阉党才会举荐了他来取代王之臣。”
金启倧道,“对,卡位么,阉党最会这一套了。”
袁崇焕明白了,阎鸣泰来救的火不是军事上的火,而是政治上的火。
天启皇帝不愿意见到前线文官武将因党争龃龉而延误军纪,所以阉党就让先前与孙承宗合作愉快的阎鸣泰二度出山。
实际上阎鸣泰所取代的王之臣,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阉党。
王之臣之所以能成为蓟辽总督,就是因为他的前任,东林党人吴用先不忿魏忠贤诬陷杀害左光斗而辞官归乡了。
阉党想保住对辽东的绝对掌控权,就必须保证指挥辽东战事的最高官员都是阉党的人,所以在宁远告急的关键时刻,他们才推出了阎鸣泰。
如果这一仗输了,天启皇帝即使处置了阎鸣泰,阉党依旧能让差不多资历的王之臣继续担任蓟辽总督。
而如果这一仗赢了,袁崇焕顶多能将不发兵救援宁远的高第弹劾去职,而高第一旦被革职,为了保持辽东的政治平衡,阎鸣泰必定会继续留职。
因而阎鸣泰从政治立场上来说,依旧会站在阉党那一边,即使他从前与孙承宗还算和睦,关键时刻却是不会去救袁崇焕的。
这甚至都不能算是一个假设,因为从明末的政治局势来看,阎鸣泰的立身之本就是同阉党的关系。
阎鸣泰的最佳选择应该就像历史上那样,在维持住辽东局势平衡的同时,尽力将袁崇焕吸收进阉党。
魏忠贤打的肯定也是这个主意,只要袁崇焕愿意与阉党合作,那么袁崇焕在辽东立下的战功就等同于他的战功,所以魏忠贤愿意通过阎鸣泰与袁崇焕结交。
阎鸣泰在这之中就是起一个中介的作用,倘或这个中介失去效用了,魏忠贤一定会先把他给换下来。
因此,违背了阉党的利益,就是变相地将自己排挤出局,阎鸣泰无论如何都不会这样做。
袁崇焕暗暗掐着自己的胳膊肘,内心感到无比愁苦,果然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辽东战场上现在根本不是后金跟大明在打仗,而是明廷内部的党派之间在打仗。
历史上的那个袁崇焕给觉华岛阵亡将士写祭文的时候内心得多痛苦啊,他打赢了后金,却输给了自己人。
满桂见袁崇焕脸色不佳,不由安慰道,“即使觉华岛有所损失,袁臬台,孙督师是绝对不会因此责怪你的……”
袁崇焕摇了摇头,道,“我知道,我知道,我只是……我只是觉得,如果我没能救下觉华岛军民,我会一辈子责怪我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