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渐入深冬的十一月,那本就被积雪浸染的有些湿滑的街道,显得愈加冷清、寂寥。
偶尔路过的行人也都披着一件厚重的衣服,急促的脚步间还能够清晰的听到从衣服上传来的哗啦啦的响声,和脚下不留神摔倒后的「诶呀」声。
轿夫抬着轿子的「吱呀」声也是加快一些,逃离着这份寒冷。
贾璎紧了紧那还算厚实的夹袄和半新的外褂。
双手抱在一起,低夹着双肩快步走着,那借来的书已经放进了衣服里面。
走到门前,在袖子里舒展下有些麻木的手指,哈口热气。
右手僵硬地从左衣袖里摸出一把钥匙,动作生涩的扭开铁锁,打开门,走进院中。
门扉在他身后关上,终于是暖和一点,也顾不得被冻得发红的鼻子和脸颊,先把借到的书放好。
才跑到厨房里生火取暖,又找来干柴烧水。
坐在灶台前的矮凳上,手里拿着一根枯枝,不停的拨弄着火焰。
另一只手使劲的搓揉着僵硬的有些刺痛的指关节。
火苗噼里啪啦的窜动着,发出一阵阵脆弱却坚韧的声音。
贾璎的思绪随着那不断的翻动着火焰的柴枝,仿佛又重新回到了那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自己来之前是马上要中考的盛夏,想来今天应该是吹着空调,抱着西瓜,吃着冰激凌,看书的吧!
嗯,还要来瓶冰阔乐。
想着想着,脸上不禁露出一抹回味的笑。
那火焰也越烧越旺,而那被冻的红肿的手也慢慢舒缓起来。
被火焰烘烤的有些发烫的贾璎,看着这熊熊燃烧的火焰,心里又是感叹。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
他可是跨越了一个世界的人,生活环境、个人习惯、人际关系等等都要重新来过。
咕嘟嘟的水汽慢慢从沸腾的水面升腾而起,蒸腾出一片白雾,贾璎揭开盖子,俯身深吸一口气,将这些白色的雾气吸入肺腑。
“咕噜噜~~~咕噜噜~~~”
一串长长的气泡冒出,激起了几朵白花。
贾璎装满茶壶,又从厨房里翻找到一小袋陈米,加了盐巴进去,把一半米也加进锅里。
在灶里放了根粗木,就端着茶壶重新坐在书桌旁。
那从厨房灶台通过来的地龙,也是把内室的温度提高了一些。
轻啜一口热水暖暖身子,贾璎翻动着桌上借来的《国朝史鉴》。
“太祖开天行道……高皇帝,世居东阳。……有四子,太祖其季也。母李氏,方娠,梦王母授药……”
一目十行的粗略扫过开头,贾璎又是连续翻动几页。
“……当是时,明正德帝昏牍,朝政荒疏,宠信宦官。
在诱骗下巡游四方,遇邪教,生民乱而亡,臣子亦伤亡近半。
而王室安化王、宁王欲夺帝位,同室操戈,中原神器失主,又遭鞑靼、北虏叩关……太祖天授智勇,历数十年,重铸神器,统一方夏,定国号为周,都于北京,建元承武……”
终于找到想看的内容,贾璎才算是松了口气,一口气看了数十页之后,揉着眉头,心中思忖。
看来那位修道的嘉靖皇帝没能坐上宝座。
只是也没有了那位与孔、孟、朱同列的阳明先生和他的心学。
周朝建国也是已经近百年,现在的皇帝是周朝的第四任平治帝。
换算下来,现在和那位煤山歪脖树上吊死的崇祯帝差不多是一个时期。
将茶壶里的温水一饮而尽,贾璎继续翻阅,只是仅仅翻了几页就皱着眉头停下来。
因为后面写的大都是几位皇帝如何励精图治,如何任用贤臣,开创一副国泰民安的景象,再往后写的就是写这些皇帝如何英明神武的歌功颂德。
贾璎不禁摇摇头,心想这种拍龙屁的话,一眼就知道是胡扯的。
甚至可能还有许多是虚构,这样的故事也就只有小孩才会信吧。
只是好不容易有个渠道了解情况的贾璎,又是不死心地仔细看了几遍。
终于在字里行间找到了极为隐晦描述“太子废,平治立”的事件外,其他就没有一点收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