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路只赶早晚,也就几日光景。王伦着意结交武松,虽不阔绰,却总是争着付账。武松看在眼里,便有了计较。他是性情中人,王伦的姿态放得低,他也掏心掏肺地回馈。
闲着无事,武松便说些江湖故事、点评些人物,王伦也是“见多识广”的人,聊起这些典故如数家珍:什么孟州道十字坡孙二娘卖人肉、什么阳谷县三碗不过冈…
至于着名江湖人物,什么及时雨宋公明、托塔天王晁盖、入云龙公孙胜、小旋风柴进…让武松大开眼界,才知道什么叫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笑话么,后世在电影电视剧的炮轰下,再不识字的中国人也知道这里头的许多事,何况对王伦来说,水浒没翻过十遍也有八遍,一百单八将的主要事迹总是清楚的。
不但他们,连武二郎你的事都装在我脑子里!王伦如是想。只是这个平行世界里,潘金莲的未来丈夫是那个应该一表人才的武植,她也是名门闺秀,便难有喂大郎喝药的情节。
这样一来,很多人的人生轨迹注定会发生改变,比如面前的这个武松,他还能有行者的绰号吗?
只可惜王伦所知也仅限于水浒里已知的情节,至于经国济世、诗词大道,奈何武松是一介武人,很难有交流的机会。饶是如此,王伦的胸中抱负也让武松心折。
也只有哥哥能和他有共同语言吧?他们都是读书人。
不一日来到阳谷县。王伦的两个背景渐渐合一,对县衙的路径仍记得极清。到了门口,门子与他都是极熟的----毕竟在这里厮混了半年有余,不胜诧异之时,但还是通报了。
片刻出来一人,不过二十五六年纪,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温文尔雅,清新俊逸之极,让人如沐春风,连王伦见了都相形见绌。
所谓君子如玉,诚如斯言。
见了王伦,那人愕然了一下,却看起风尘仆仆的武松来,一脸欣喜。
武松见了,倒地便拜:“哥哥,好久不见,一向别来无恙?”
依稀从他的脸上看到有武松的影子,同为一母所生,这性格和身高差距确实有些大,谁让武松太强壮。但谁要还是往水浒里面“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联想在一起,王伦都不饶他。
武植急忙扶起他。到阳谷做官有一年多了,还是第一次看到武松,心下十分高兴,连刚刚看到王伦的眼神都变出一种宽容来。他像是刚刚看到王伦,敛容一笑:“失礼了,原来王贤弟也来了,且请里面喝茶。”
这话有点生份了啊!看来自己这个前身做的事,他应该是知道了。没有当场把自己赶走还请喝茶,这份涵养算是很不错的了。要是王伦自己,只怕都做不到。
来的时候已经没打算再回去,所以王伦早准备好了措辞。见他仍然客气,只是这客气之中带有一丝疏远,便敛容道:“武大哥,小弟此次是负荆请罪来了!”
武植见县衙门旁人多,淡淡一笑说:“是何言语!你我兄弟一场,岂能说此等话来?贤弟和武二从清河而来一路辛苦,且先到内堂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