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还是不走,这是一个问题。
姜沫其实很不想在这个时候装什么莎士比亚,毕竟他自己也没有什么文学素养,高中毕业时期,就是他文学素养的巅峰。
大学、研究生、博士,都是理工科,面对的也都是理工科的所谓GEEK,周围人对待所谓的文学都是这样的态度,文学修养是什么,能不能让我的试验成功率提高,不能?那没事了,如果能让我试验成功率提高,别说文学,玄学我也信。
现在,姜沫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走,出逃计划漏洞百出,很多细节没有考虑完善,手中高精度海图数量有限,目的地暂时也没有确认。
脑海中只有一个大概的思路,那就是要往南北极跑。
这个世界和以前的世界地理区域区别不大,主要的政治实体都聚集在北半球,南半球对强敌来说,就是后花园一般的存在,反而防御比较空虚,要跑自然是要敌人力量薄弱的地方跑,最好是去南极洲看企鹅避避风头。
另一个可选择的逃跑方向是北冰洋,躲到极地的冰盖底下,逼迫强敌最多只能动用核潜艇来进行搜索,这样就把强敌拉到自己一条起跑线上了。
而姜沫自己思维可以外放,虽然只有1公里的距离,但是在潜艇对战过程中还是可以通过这1km的视野积累起优势的。
去北极这个选项的劣势就是北极冰盖下面不止有强敌,还有联盟,虽然联盟快没了,但是核潜艇还是在的,那个地方的潜艇密度估计超过世界上的任何其他地方的海洋。
还有那个倒霉的系统,耐压壳强化的材料还没有搞到手,任务进度条一直卡着没动,出逃的话,估计就更难弄了,说不得还是得求助大夏,可是自己现在是在大西洋,和大夏之间隔了半个地球,难办。
巴拿马运河肯定是走不了了,还是得走南北极航线,果断殊途同归。
那么事情就好办了,跑肯定是要跑的,不跑自己意难平。
不管是找地方避风头,还是最终要去大夏混吃混喝,前期的目标都是相同的,那就是走极地航线,绕过狭长的美洲(这个美洲可以北美,也可以是南美),进入太平洋。
短期目标已定,长期目标其实就无所谓了,不需要精确到每一步怎么走,事情的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的,不要期待自己的计划能够覆盖所有突发情况。
至此,姜沫去意已决。
大西洋某处,航向正东,航速3节,深度75米,龙骨下水深1750米,跃变层深度150米左右。
综合声呐系统显示潜艇周围没有可疑接触。
思维浮到海面,海面风浪较大,飓风已经逼近,可视范围内没有船舶航行。
潜艇控制室内,各个岗位正各司其职,忠实的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没有来自国家军事指挥中心的紧急行动命令,整个巡航都显得有点无聊。
艇长坐在指挥室的中央平台上看着值班的艇员们熟练的按照自己的指令操纵着潜艇,他对这些小伙子们的训练水平感到很满意,同时也在琢磨着是不是要进行一次弹道导弹发射全流程演习,或者让副艇长组织一次损管操演,他觉得,还是不能让这些小伙子们太放松了,这是战略巡航,得时刻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