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愿为殿下驱策。”他的头埋得更深了,大概是觉得自己的人生低谷到了,那就要接受。
遭遇再差,也要活着啊。
朱厚照就是知道他会这样才特意将他召来做一番嘱咐。
“圣人之书,你读得很好。不过自你高中进士,应该还未治理过一县吧?”
“殿下所言甚是。”
“大明这么大,两京十三布政司下不知有多少府、县。你若自认不凡,可愿到地方实践实践?”
杨廷和渐渐听出了殿下的话,似乎是有些深意?
“请殿下示下。”
“我会的。这几日你们教了我一个词,叫一心为民。”朱厚照扭过头去看向窗外悠悠的说:“我刚刚说让你转任地方,你心中定然有一种情绪,是欢喜或是悲伤都有可能。不管是怎样,你杨廷和首先想到的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还是离开东宫,远离了太子,以后会致你仕途不顺?这答案在你心中,我不多问。”
杨廷和心中震颤,
殿下竟有这样发人省醒的话语。
“殿下之言,振聋发聩!”
“此外,常在京中,地方如何,底层百姓如何,全凭他人一张嘴,自己都没亲眼看过,而在翰林院也好,东宫也罢,苦熬了多年所得来的是什么?不过一本政治履历,但于治理一县一府的经验却没有分半增长,哪怕口若悬河,也不过是书上看来的前人之谈,最终沦为我大明朝的赵括。这一进一退,看得出人的真品格。但放眼望去,你杨廷和自己说,身旁是愿意去地方的同僚多,还是削着脑袋想挤进詹事府的同僚多?!”
这背后分明是两种价值观。
当然,所有人嘴上说的都是为国为民。
杨廷和拳头握紧,至此刻,他已经知晓,当朝太子那是百年难得一出的英主!
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若是得遇明主,那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就这么一瞬间,杨廷和心中定了决心。
“殿下!臣愿外放为官,为朝廷治理一城百姓!”
朱厚照心中也有几分宽慰,
不管是强压,还是道理说通,总之他就要杨廷和这句话。
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不然太子的话,皇帝的旨意那不就是个屁?
“今日这话,出得我口,入得你耳,出去不要多说。旁人闲言碎语随他去,你只需谨记我同你说的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也是你们说的,所以我让你去看看你们常常挂在嘴上的百姓,做点真的有利于百姓的实事。至于在这里你把我的言行记录得再准确,百姓的米缸也多不出一粒米。”
“殿下此番语重心长,微臣铭感五内。不论是何职位,臣定不叫殿下失望。”
“嗯,那你还有什么要求?”
“没有了,殿下若有什么要求,尽可吩咐微臣。”
朱厚照停顿了一会儿,好好想了想。
因为他忽然意识到,这年头是没有电话的,一旦放出去那就是很久联系不到,有些话还是说趁着人在的时候说。
只不过想来想去,也只想到一句话。
“你要记住,你是东宫出去的。不论到哪儿,不要丢我的人。”
这哪里是要求,分明是一句奖赏。
从此后,他杨廷和就可以跟着太子混了,在本朝,太子登基没有任何意外,只是时间问题。
“臣,谢殿下厚爱、栽培!离京之后,必日日谨记殿下之言,将圣人之学落在实处!”
出殿后的杨廷和依旧心潮激荡,
他想过无数种太子会和他说的话,最想不到的是这种。
太子殿下既能对宫女仁厚,那就能对天下百姓仁厚。
此番派他出京,既不是贬黜流放,也不是不喜厌弃,这是对他的莫大期望。
于是烈日当空,杨廷和自己对着东宫作揖遥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