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章略有修改。
封其何官?
郑胡闻言,低着头,轻声对太后回答道:“申徒先生主联姻之事,为两国盟好不辞辛苦,奔波万里。孙儿以为,若封官不重,一来,不足以嘉奖此人,显得我郑国太过小气二来,则不足以显示我郑国盟好之心诚。”
郑胡话说一半,太后听得直皱眉头,她打断郑胡长篇大论,说道:“我老了,耳朵不好使,国君这唠唠叙叙一大堆,都是空话,还是未说到重点,听得老身好累。直说罢,国君到底欲封其何官?”
见太后不耐,郑胡不敢再说套话,直径说道:“祖母太后,司士之位空悬已久,一直是由朝中长者、司寇郑乾兼领此职。司寇年事已高,身兼二职,疲于案牍,过度操劳,孙儿实在于心不忍。况且,司士执掌群臣名册,有纠察百官之职,而申徒先生恰好是法家高徒,懂法知法,行而有度,足以胜任此职,祖母太后以为如何?”
夏太后听完,不置可否,而是转头对魏钧发问道:“正卿,你为百官之首,是社稷重臣,国君所言,你有何看法,大可说来听听!”
闻夏太后发问,正卿魏钧出列说道:“中庶子客居郑国,君上欲封其官爵,以示盟赵之心诚,臣也觉得此举可行。但,中庶子到底是赵国来使,参与国政,多有不便。更何况,司士乃是国君五官之一,位高权重,不可轻任。故臣认为,封官,不该封其实职,该许其清闲高位,不参与国政,只负责两国邦交便可。”
封官以结赵之同心。郑胡这个理由说的是冠冕堂皇,魏钧也反驳不得,只能同意。不过,封其何种官职,还有待商榷。如若司士一职这么好封,就不会让郑氏长者郑乾,兼任至今了。
魏钧说的较为隐晦,但太后一听便知其意,点点头,赞同说道:“正卿此言在理。这申徒先生,到底是客,既是客,哪里能参与主人家事,需尊礼避嫌,此人作为夫子之徒,这点道理应该是明白的。俗话说,防人之心不可无,若让其参与国政大事,万一不小心说漏嘴,告知赵国,该如何是好?”
比起魏钧,太后这话就说的很直白,就差明言申徒志是赵国派来的“间者”了。
见太后反对,郑胡并未坚持,他立刻改口说道:“竟然如此,那就拜其为客卿,如何?”
客卿之位,倒很是合理。此职,列国大多都有,清贵而少权,为君王之宾。是专为他国有才之士所设,既显君王礼贤下士,又显对他国贤良礼遇隆重,有求贤若渴之意。
夏太后闻言,淡笑一声说道:“国君何其大方,卿之高位,说封就封。这一封,从今往后,此人便可任意出入宫墙,与国君朝夕相伴了。这才是国君你真正想要封的官爵吧?”
说着,夏太后轻探出身子,盯着国君。“先前封一胶人为大夫,现在又欲拜一荆人赵吏为客卿。怎么,国君欲问计于外人,而视满朝文武为无物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