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战雄此刻的注意力,正集中在主屏幕左边的那块小屏幕上——在宽广而暗淡的土星E环上方,一颗白色的冰雪星球已被“伏羲号”的相机锁定。
这颗星球正是本次“一号工程”中计划登陆探测的目标:土卫二,国际上又称“恩克拉多斯(Enceladus)”。它是在1789年由英国天文学家弗里德里希·威廉·赫歇尔发现的。
人们开始普遍以为,太阳系内最有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的星球是土卫六,而对土卫二却并没有给予足够关注。
1980年11月,NASA外太空探测器“旅行者1号”首次在距土卫二20多万千米处掠过,使人们第一次见到了这颗被冰壳包裹着的卫星的地表面貌。9个月后,“旅行者2号”又再度从距土卫二8万多千米处飞过,向地球传回了更为清晰的影像资料。人们惊奇地发现,在这颗直径仅500千米的卫星上,竟然还存在着地质活动的迹象。为此,在科学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2004年7月,“卡西尼号”探测器抵达土星,成为环绕土星运行的首科人造卫星。在它对土卫二的数次近距离飞掠探访之后,获得了这颗卫星表面及其环境的大量数据,尤其是发现了在它的南极地区有大量的富含水蒸气和复杂碳氢化合物的羽状物喷发现象,表明在其冰冷的外表下面可能存在着持续的热能活动,甚至可能存在巨大的“地下海洋”!
“卡西尼号”的探测结果,引发了科学家们对土卫二是否存在地外生命的极大兴趣。为此,NASA和ESA均制定了向土卫二发射轨道探测器并详细研究其羽状喷射物的计划,但却未能实施。
由SA制定并实施的“一号工程”,就是志在完成中国探测器首次登陆土卫二的壮举!
这颗土卫二登陆探测器,跟它的母星“伏羲号”一样,也有一个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响亮的名字——“夏至号”!这是由探测器的研究设计团队中一名“00后”成员给取的。
相传,中国古代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源自伏羲创造的太极。夏至,正是二十四节气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节气。而从另一层意义上来解读,“夏”代表华夏,“至”代表到达,将两者结合起来,不仅完美诠释了“一号工程”的伟大使命,而且更是充分表达了一种无比的自信与自豪——
“中国人来了”!
按照原定计划,控制中心已于2小时前向“伏羲号”确认了释放探测器的指令,实施登陆任务。预计再过半小时,“夏至号”脱离“伏羲号”飞向土卫二的画面就会传送回来。
李战雄下意识地看了看手表。时间越临近,表针似乎走得越慢。
一名军官来到李战雄面前,将一张打印件递给他:“首长,这是刚收到的来自‘601’高天骏主任的邮件。”
李战雄扫了一眼打印件,心里微微一怔,眉头立刻皱成一团。
“我们刚刚破解了在艾森催眠试验中获得的二进制代码信息,内容为两段重复的警告:Enceladus存在未知风险!飞船不能抵近!尽快脱离!”
这封突如其来的邮件,使得刚才还是踌躇满志的李战雄,瞬间变得紧张不安起来。他倏地起身,板着脸离开指挥大厅,来到隔壁的一间小型会议室,拿起电话拨通了高天骏的手机。
“高天骏,你知道你在干什么吗?”电话刚一接通,李战雄就没好气地责问起来。“控制中心已经确认了释放‘夏至号’的指令,你们却给我发来这么个信息!到底怎么回事?!”
“主任,这是我们根据催眠试验中计算机接收到的信号破译的!我不知道它想表达什么,担心跟‘伏羲号’任务有关……”高天骏谨慎地做着解释。
“这是谁破译的?是马丁还是丁雨诗?”
“是马丁博士和丁雨诗团队共同破译的。”
“这里面会不会有问题?”李战雄思索着说。“‘伏羲号’的土星任务已经向全世界公开,你确信这组信号不是某个组织的蓄意使坏?”
“……不能保证。但是,根据我们的判断,这组二进制代码的加密方式与我们以往了解的任何形式都不一样。而且,我特意安排丁雨诗和马丁博士分别破译,他们之间没有交流。因此,这个事件的背后,阴谋论的可能性很小。”
“高天骏!”李战雄叫了起来,“我命令你马上给我搞清楚这些诡异信号的来源!要是影响了‘一号工程’,你我谁都负不起责!”
挂断电话,李战雄不免有些忐忑。这些天,他一直在关注着“601”那边的近况,高天骏也向他做过详细汇报。对艾森手机乱码符号的破解,和催眠试验中艾森梦见的“麦田怪圈”,已经引起了李战雄的浓厚兴趣。他本以为这些信息以及对那组神秘代码的破译,能进一步解开52156XK-1号天体闯入事件的谜团,却不料它竟直接指向了“一号工程”的土星探测任务……
假如这个破译结果是正确的,那就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有黑客在蓄意攻击“601”的数据系统,要么真的是有未知文明在向“一号工程”发出警示。无论怎样,这件事情都非同小可!
想到此,李战雄感到后背一阵发凉!
时间很快过去,释放“夏至号”的画面即将出现。
李战雄心事重重地回到控制中心。现在,他已经来不及也不可能向上级请示变更“伏羲号”的任务计划,只能寄希望于“601”接收并破译的二进制代码信息纯属空穴来风或居心叵测者所为了。
土卫二已经完全占据了主屏幕的全部画面,卫星表面冰层的隆起和被称作“虎皮斑纹”的浅蓝色沟槽等结构清晰可见,如同一堵巨大的、印着花纹的白墙。此时控制中心内显得格外安静,人们都静静地守各自的岗位上,密切注视着大屏幕。
当扩音器里传出“‘夏至号’脱离成功”的声音时,全场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掌声持续的时间不长。所有人都知道,尽管能精准地遥控远在15亿千米之外的探测器与母船分离是一件难度很高的工作,但是与探测器能顺利完成在土卫二的着陆相比,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主屏幕上,只见一团黑乎乎的影子从镜头跟前渐渐分离,几秒种后,显出了“夏至号”完整的形状。探测器的背部为银色的封闭式锥面,摄像机、发射天线等装置都隐藏在里面;底部的正中间是一个微型发动机喷口,它将在着陆前2秒钟自动启动、保证探测器实现平稳的软着陆;喷口旁边安有机械臂和钻探装置,用于着陆后采集土卫二的冰壳标本;四只着陆架轻巧地伸展着,似乎正迫不及待地要去抓住着陆区的地表。
“夏至号”一边调整姿态,一边迅速离开“伏羲号”向土卫二飘去。它那宛如甲壳虫般的身躯,在人们的视线中越来越小、越来越小,直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