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内,于仁,于谦,于泰恭恭敬敬的分焚香祭拜,墙上的文天祥画像,风骨依然。
“父亲,大哥,我给你们准备了礼物。”
祭拜完毕,于泰笑嘻嘻的开口。
于仁目光里都是怜爱,点头称好。
于谦瞪大眼睛:“礼物,什么礼物,快拿出来看看。”
他还没收到过礼物。
于泰拿出两张画像,是他制作了炭笔,亲手所绘。
“前两日问父亲借了两张宣纸,画了文天祥先生的画像,赠与你们。”
父子俩接过画像,心里打定主意只要有图像,那就是画的好。
展开画卷,皆哑然无声。
这是他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画技。
画上的线条沟壑,立体的人物结构,仿若文先生再生一般。
“泰儿,你的画技从何处来,这这,这画还能这样画!”
“泰弟,吾服。”
“是我自创的,这叫素描。”于泰毫不客气的把素描起源安插在自己身上。
以至于现代考古到于谦古宅,面对那几张保存完整,技巧成熟的600年前素描人像,欧洲沉默了,世界沉默了。
于仁自诩对画画有些研究,面对自创二字,也有些不可置信。
这是一种成熟度很高的绘画流派,其中的艺术价值不可估量。
“谦儿,回书斋学习吧,先生要到了。”
“好的,父亲。”
于谦在府内有自己的书斋,聘了王先生教导功课,学习也极为认真刻苦,不用像鲁迅先生那样在课桌上刻个‘早’字来提醒自己。
但他仍然写了别的东西来提醒自己。
他将文天祥素描画挂在书斋内,写下了对文天祥的赞歌。
殉国忘身,舍生取义;
宁正而毙,不苟而全!
王夫子眉目守旧,对功课要求极为严苛,就算如此,对于谦却是非常满意。
他看于谦经常看文天祥的画像,好奇的问他:“为什么一直看这张画像。”
于谦极为认真的回答道:“将来我要成为他那样的人。”
是的,我已经做好准备了。
另一边,于仁请求儿子再画一副素描,于泰自然是欣然答应。
他将母亲刘氏请到房间,这张画,他准备送给母亲。
母亲按照他的要求端坐后。
于泰将纸张铺开,拿出秘制小炭笔。
于仁凝神闭气的观摩,开始了丰富多彩的面目表情汇演,大概的表演过程是这样的。
疑惑—惊讶—恍然—拍手叫好—陷入沉默。
一炷香的功夫就画好了,母亲刘氏也凑上来看,只是也陷入了沉默,目光蕴动。
画卷上,笑靥如花,灼灼风华的女子正是刘氏,她怀抱着襁褓,襁褓内的孩子眉目依稀是于泰的样子。
炭笔小字题了字:母亲,很高兴我来过。
数日复过,于泰到后院找到刘伯。
他们面前,是一个瓦缸,瓦岗上置放着一个上宽下尖的瓦溜,这些都是他吩咐刘伯置办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