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慎心下微定,又与何老先生低声谈论了几句肃正军之事,何老先生看着他眼中含笑,连连点头。
“肃正军日后有望矣。”
......
不时,议事堂有人过来请两人一道去议事。
议事堂众人也提及肃正军。
秦慎到的时候,正听见他们道,“......只盘踞兖州一地,早晚要被绞死此处,肃正军既然已经揭竿造反,就不可能偏安一隅,最后,要么被朝廷清剿殆尽,要么......一路向北打下皇城!”
此话说得众人振奋。
但也有人问了一句。
“如今肃正军多是兖州百姓,受够了朝廷的压迫才起事,若只是凭这些人,如何北上?若要吸纳更多人造反入军,总还缺些什么。”
眼下的肃正军,更像一个地方的藩军,距离北上攻下皇城,还太远。
这问题抛出来,也有人试着回答。
有人说被朝廷折磨的不只是兖州一地而已,各地已经在蠢蠢欲动,效仿肃正军揭竿而起,不过是时间问题,届时若能组成联军北上,势头就无比壮大了。
但又有人思及若成联军,因为各为其主难免内讧,说不定更容易被朝廷攻破。
这时,有人突然道了一句。
“若能找到那位流落民间的东宫遗孤,肃正军壮大也好,与其他反军联手抵抗朝廷也罢,不都有了堂堂正正的名声?”
秦慎挑眉。
这不是坊间毫无实据的传闻吗?
“确有此事?”他禁不住问。
他目光看向众人,最后落在说了这话的一人身上。
那人声音沉了几分,“此事并不确切,但也十之八九。”
他道,“那正是先太子殿下的遗女。”
遗女?
“这是哪里来的消息?”秦慎不可思议。
有人道是坊间流传,也有人道是宫中流出来的话,还有当年的老宫人可以佐证。
众人宁可信其有。
“这事从前未有流传,正是因为肃正军起义,才有人敢说了出来,不能排除确有此事。”
秦慎将信将疑,却听有人道。
“据说,这位公主因钦天监批命三岁之前不可在外露面,不然易于夭折,因而公主出世之后,宫中从未对外言说此事,公主也养在东宫一处别院,所以才能逃得一劫。如此看来,钦天监批命真是准啊......”
当今世人最信批命一说,秦慎亦因此在山上修行多年,不仅是他,据说魏氏的魏云策也曾因为批命,三岁之前不曾食肉,陆贤昭则在满周岁之前,穿的都是女婴的衣裳......
而宫中禁忌更多,显然会更信此事。
秦慎仍旧半信半疑。
只不过,若是如此算来,这位所谓的东宫公主,岂不是恰恰十八九岁的年纪?
秦慎一下想到了什么。
所以,皇上让太监黄显来找的人,就是公主?
这样的话,一下就通了。
只不过这位公主的身世掩藏十分隐秘,宫里好像也才刚刚知道。
而据他所知,黄显目前还没有找到什么人,近来约莫就是在寻沈家军的白将军和那位歌女了......
这事还没有谱,秦慎暂时没有将歌女只是说出来。
众人先论了论此事,又说起了与章老将军为首的朝廷军的对阵,这次何老先生没有细讲过往,但也表示,要再观望对方态度。
......
如此论了约莫一个时辰左右,天色渐暗了。
秦慎素来话不多,今日也参与了这场议事,倒是秦贯忠没怎么说话,一直似在思量事情一般。
只不过,秦贯忠还任着朝廷的三品指挥使,必须要返回卫所,议事一散,他就离开了。
秦慎倒不再去卫所,但因为秦氏私兵的调动,这两日亦不得清闲。
等他忙完了手头上的事,返回青州府城的时候,秦恬都已经回了猎风山房了。
今夜月色稀薄,自夜空落下似清晨的薄雾,略略裹挟着几分冷清。
上房极其安静,秦夫人不耐暑热,早早地就准备睡了,而朝云轩的方向,昏昏暗暗的。
傅温见公子往朝云轩的方向看了好几眼,才转身回了熙风阁。
比起前两日忙碌的时候,傅温好似从公子的步履中看出了什么,公子似有些微不易察觉的失落。
难道,就是因为姑娘没在?
傅温总是对此产生怀疑。
公子真的会把一个半路妹妹看得如此重吗?
然而刚到了熙风阁,连舟就走上了前来。
“公子回来了。”
“嗯。”
连舟上前行礼,低声道了一句。
“姑娘傍晚让人传了信过来,道是有事同公子说,若是公子回来了,还请往猎风山房去一趟。”
连舟这话刚说完,傅温就见公子那些微失落的脚步陡转,大步迈出了熙风阁。
一丝犹豫都没有,甚至都不知道姑娘到底是什么事。
傅温只听到公子吩咐。
“去猎风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