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张燕手中那个缩小版的简易担架,众人都惊呆了,没有针线缝合,没有浆糊粘住,一张布条竟然能牢牢地固定在两根筷子上,承载重物而不坠。
这在他们的常识中,是非常不可思议的现象。
“此真奇术也!”
“小兄弟何人?竟有如此大智?”
“吾名张燕,常山人氏。”
张燕,本姓褚,生卒年不详,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东汉末年黑山军首领。
张燕剽捍,敏捷过人,军中称为“飞燕”。
官渡之战时投降曹操,被任命为平北将军,封安国亭侯。
死后其子张方袭爵。
不过既然穿越了,封侯只是起点,不是终点。
“小兄弟大才,救我伤兵营上万伤残之人,请受我等一拜!”
孙轻等人都不给他拒绝的机会,话音刚落就对他拜了一礼。
“时间紧迫,将军快去制备担架吧!”
“我等去也!”
在孙轻等人的呼喊下,周边各部驻扎的黄巾部曲都动员起来,到处去找制作担架的材料。
因为竹竿木棒不够,还把县城内几个地方的竹林给砍了,临时劈成几截。
布料倒是好找。
邺城是大城,西邻河内,东接魏郡,北过邯郸,是个三角交织,堪称枢纽的地点。
在这里落户的地主豪强不少,听闻黄巾来袭,这些豪强纷纷锁了宅院,逃到洛阳去避难。
豪强的人,黄巾军是一个都没捉到,可他们留下的钱粮绢布可不少。
纵然天公将军入城后,将这些钱粮布匹都分别赏赐下去,留在仓库里的,依旧还有很多。
实际在汉代,做简易担架还比现代方便些。
现代很少有大块的长布料,只能拿床单被罩窗帘之类的来做。
但古人没有成衣的概念,都是织布成匹,买回家自己裁剪做衣服的,所以只要把那些布匹摊开,量好足够做担架的长度,剪刀一剪,就成了。
竹竿管够,布料管够,也就意味着担架管够。
最后,困扰孙轻等人的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
人!
担架要两个人抬,这就意味着伤兵营上万的伤兵,除去轻伤能自己活动的,还有约三千左右的重伤员,也就是说要将近六千人来抬这个担架。
孙轻大手一挥,这都不是事儿!
我们黄巾军没有坚固的盔甲,没有精良的武器,也没有矫健的战马,更没有大批的战车,但唯一不缺的。
就是人!
简直是要多少有多少。
孙轻等小渠帅连忙联络周边各方熟悉的小帅,还打发人给天公将军报了信,征用周边各方的黄巾兄弟五千,再从自己手下伤兵营三千守备中调出一千人。
六千人举着竹竿和裁剪好的布料,到达伤兵营内部,现场制作简易担架。
十几秒的时间内,张燕和其他重伤不能自己行动的兄弟,就被转移到了担架上。
“起!”
千人同喝,猛地一抬。
“走!”
张燕躺在担架上,看着上方的茅草屋顶退去,漫天湛亮的星辰投射进眼眶,还有西边飘起的两股烟尘,直入云霄。
“别走长乐街!那边在交战!”
这是退下来的残兵败将在提醒他们。
“贼人哪里走?留下命来!”
这是冲破阵线的官军。
“孙帅快退!这里由我来挡住!”
“狗官军,我裴元绍来会会你!”
这是匆忙赶过来,企图堵住阵线缺口的友军。
“杀!都冲上去!杀黄巾渠帅者,赏千金!”
随后一片刀枪剑戟交响之声,喊杀声,哀嚎声,交叠而起。
“退!快退!往兴安街去!”
孙轻指挥着伤兵营迅速改换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