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算不上正儿八经的债券,却也有了那么些意思,因为此时的宋庭势弱,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凉了,实在不是一个好的投资对象。
但是如果心怀忠义,大概率会尝试一下的,至于是否如此,再看。
随后,自然是给各人安排职位。
这么多人才,大家都眼馋的紧。
陈宜中道:“陛下,政事堂人员紧缺,臣请复舍人院与五房,需知制诰、检正五房公事,检正公事各二人,提点公事各二人。”
好嘛,一张口就是十二人,真当来的都是进士出身?
陈文龙不甘落后,道:“臣请派侍御史与巡查御史,各”
“诸卿莫要争抢。”赵昰打断了诸人,说道:“目下朝廷缺人稍减,终难复以前,朕意精简机构,提升效率。
政事堂设左右丞相各一,参知政事五人,处理全国政务,下设直舍人院。
取消政事堂五房并三司使,恢复六部职权,皆属政事堂,其中兵部负责兵员招募训练、将官选拔迁贬、兵甲、粮草等事,无调兵用兵之权。
枢密院只负责兵将调动、规划防务、方略、对外征战等事。”
“陛下圣明。”陈宜中立刻附和。
三司使本为全国财政机构,独立于三省六部外,其存在极大地限制了政事堂的财权,而枢密院让兵部毫无存在感,让政事堂不能染指兵权。
如今赵昰一改,政事堂权力大增,陈宜中当然愿意。
“臣以为如此设置,枢密院恐将受制于政事堂,宰相权势太大,易霸凌皇权,历朝之鉴,陛下不可不察。”陆秀夫说道。
陆秀夫不得不反对,因为他是枢密院代表,不据理力争肯定被批评的。
但是他说的有道理,因为相权与皇权天然有矛盾,所以相权一削再削,到了明清直接取消了宰相。
陈宜中道:“所谓权臣,不过皇帝放纵而已,蔡京、秦桧、史弥远、贾似道之流无不如此。
然国朝制度之下,即便此等奸佞权倾朝野,常常失礼,却不敢僭越,为何?”
制度不允许呗。
编观历朝,赵氏的制衡术最为登峰造极,无论文臣武将都没有造反的可能,当然,小规模的军事政变是有的,这是用人问题,非制度可解。
看两人又要争执,王应麟说道:“陛下睿智天成,果决有谋,胆略过人,谁能欺之?
且陛下有言,利国事则行,不利则止,简化政事堂复六部职权有利国事,当行。
当前以征战为先,枢密院不宜削弱,臣意,废兵部,其兵甲归工部,将官谴谪归吏部,钱粮归户部,军纪督查归御史台,审查不法归刑部与大理寺,余者不变。
天下无完美之事,些许间隙亦可容忍,待国家中兴,天下承平,仔细筹谋亦或恢复旧制不迟。”
“卿所言有理,便以此办理!”赵昰拍板。
见王应麟的谏言被采纳,新来的众人纷纷进言。
其中前殿中侍御史陈仲微说道:“今以效率为先,然官制依旧,非为表率。
臣意,以职事定官位,官位定品秩,品秩定俸禄,余者皆罢,若嘉奖功勋,可重设爵位,文武同一。”
宋朝的官制很复杂,分别由差遣、本官阶、散官阶、勋官、爵位,贴职等组成,比如陈宜中,全称少师、光禄大夫、上柱国、资政殿大学士、尚书右仆射、右丞相。
右丞相是差遣,实际做事用的,右仆射是本官,也称寄禄官,领工资用的,少师和光禄大夫是散官,决定地位用的,资政殿大学士是贴职,装逼用的,上柱国是勋官,荣誉头衔。
而地方上的知州,你不加个某某殿阁的待制直学士学士,出门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说出去确实是很有面子,但是真的繁杂。
“此言甚好,诸卿商议细则。”赵昰看了看时间,发现挺迟了,便道:“此事不急于一时,日后商议不迟。”
太后的劝诫总归还是有用的,不然明天的这个时候,皇帝就要让大臣们交作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