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对于在一旁看戏的大宋而已,这绝对是一件大好事情。
毕竟辽国已经很怂,而金国这边也开始减配,正好延长双方之间的鏖战与厮杀,这才是大宋最乐意,也最喜欢欣赏到的场面。
高永昌已经登上了前往大宋的船只,不过他的长子,大元国太子高敏顺则留在了辰州,在已经成为大元国丞相的何智等人的“辅佐”之下。
开始整编裁汰那些大元国的残兵败卒,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成为大宋的仆从兵,为大宋征讨辽东而努力奋斗。
有鉴于此,高璋决定给师尊再去上一封书信,详细地讲述自己的构思和想法。
最好是让那高永昌把大元国这个国号给废弃掉,恢复渤海国的国号。
如此一来,在大宋的认证之下,他高永昌就成为了合法的渤海国王权继承人。
自然就有权利恢复历史上的渤海国地盘,要知道,历史上,渤海国的全盛时期,几乎囊括了现如今辽国的东京道地区。
也就是说,大宋在未来,完全有替自己的小老弟拿回全部疆域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很符合大宋师出有名的观点。
当然在那之前,肯定要先跟那渤海国签定条约,保证大宋在这片辽东土地上的所有利益。
除了去信之外,当然还少不了将那刚刚才研制成功的豉汁沙丁鱼罐头,以及利用海肠、瑶柱等物制作的鲜味粉。
更少不了海里边出产的精美珊瑚,还有最顶级的珍珠,当然也少不了这段时间开始养殖成功的海水珍珠。
只不过现在这些海水珍珍都太小,所以全部都磨成了养颜珍珠粉,足足百斤之数。
师尊的女人虽然多,但是每一位都能够分到足够份量,用上一年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还有那真材实料制作出来的耗油一并让人给师尊带去,当然也少不了将那大宋辽东道目前控制的地图也给师尊奉上一份……
光是各种礼物,高璋就足足准备了近三十车,相信师尊一定会很开心。
前些日子,杨戬还特地通过皇城司的渠道告诉高璋,似乎自打感觉大宋真有了光复燕云十六州的希望之后。
官家明显比起之前勤奋了不少,过去一个月能上一次朝会就不错了,现如今,每个月都能够主持四次朝会。
就连去那玉清昭应宫的次数都少了很多,不过,去师师姑娘那里还是一如既往。
另外就是官家对于状元公你的信任还是那么的一如既往。
从各方面的反馈来看,师尊还是那个师尊,每隔三到五日,必定会有信抵达河北路。
信里边不是在聊家常,就是在显摆他又创作了什么样的艺术作品,甚至有时候还埋怨小高送往东京汴梁的特产太多,他送了人都还剩下不少。
与其说是抱怨,倒不如说是夸奖,高璋自然是师尊一说,弟子必定认错,但是这样的错,宁可多犯,绝对不能不犯。
要不然,师尊怎么可能会亲自下恩典,许自己的妻子前往河北来陪伴自己左右?
还寻了理由,又给自己亲爹加了食邑,这一切不正说明了一件事情,礼多人不怪。
#####
看着那一车车准备好的礼物,由着一队禁军护送着启程离开。
高璋也放下了心中的大石,这才跨上了座骑,决定到街面上溜达溜达,看看越来越繁华的雄州百姓们的生活场景。
如今高璋已经将自己的官邸,从保州移到了更接近边境的雄州。
此刻,雄州城内,不但有大宋的百姓和商贩,也有不少来自于辽国的商贩和百姓在此。
因为今日,正值大宋皇家医馆雄州分馆每逢每月的十、二十、三十,才会举行的义诊。
这自然也是出自于高璋向师尊的建言,为的自然还是收拢河北路的民心。
同时还顺势影响那辽国与大宋接壤的诸州县汉民的民心。
自打高璋决定要从那女直人的手中买下那些战俘开始,就已经考虑过对方会拿老弱病残伤来晃点自己。
高璋去信告诉师尊,想要赢得民心,并且要让那些辽国的百姓军民知晓是谁对他们施恩。
所以最好就是以皇家的名义在这与辽国接壤的诸州县开设皇家医馆分馆。
一来,可以让大量的医者前来这些地方,平日里为百姓诊治,然后每月再抽上三天为百姓们免费义诊。
另外,还在这些边境诸州县也都兴建了完备的官学,让那些贫寒子弟,也能够有机会读书。
而且这些州县的官学,皆是由开封金属工坊出资兴办,除了蒙学之外。
还开始了算学、机械、纺织等好几个学科,这些都属于是委培。
只要你们乐意去上,那么你们的学费将会全免,而且学成之后,直接进入到那些开封金属工坊旗下的产业做事。
莫要看仅仅只是兴建医馆和学馆这两种简单的手段,但是这里边却都是包含着最基础的民生工程。
高璋可是记得,后世中东那巴以冲突地区,哈马斯正是靠着医院和学校,赢得了不少的民心,甚至还屡屡让那号称巴正统派的巴解组织狼狈不已。
就足以得见,这两招只要用得好,绝对是收获民心最犀利的工具。
#####
一身普通的人服饰的高璋,来到了那义诊的皇家医馆雄州分馆的那条街。
医馆前,已经挤了上百号人在那里排队,并且是由差役来负责维持秩序,避免发生纷争。
另外还安排了人分发号牌给那些病患者,以避免有人等到天黑关门都看不上病而心生怨意。
而在这里排队的百姓,不但有宋国的,也有辽国过来的汉民,甚至是契丹人。
不过好在,这引起医馆都一视同仁,再加上他们那手精湛的医术,在这辽宋接壤的诸州县百姓那里可是广受好评。
而在距离医馆不过一街之距,就是那雄州的官学,这里边的蒙学馆颇具规模。
而在这里上学的,可不仅仅只有雄州百姓的孩子,还有一些正是从辽国的归义城,霸州等地过来读书的辽国青少年。
不为别的,就因为在这里读书不但可以免费,甚至还能够在未来有着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谁不乐意?
有些辽人,只是悄悄地将孩子送过来,而有些人,则是举家迁入宋境。
当然,想要迁入宋境,手续并不复杂,毕竟大宋是巴不得。
而辽国与大宋接壤的那些官吏,绝大部份都已经被皇城司的探子各种上下其手,收买了个遍。
至于那些州县的役吏们,同样也是只要钱给够,他们自然也不会拦着,毕竟拦着就是挡人财路,那可是会死人的。
现如今,辽国留在宋辽边境的契丹兵马,已经只剩下了万余武卒,其余的皆是在当地招募的汉人士卒。
而那些契丹武将们,同样也得到了那些宋国商贾的大笔贿赂。
只要宋人没有兴兵来伐,对方只是做点生意,哪怕是搞点人口生意,只要双方你情我愿。
他们这些只要有钱就足够的契丹将领自然也很乐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高璋听着那官学里边传出来的朗朗读书声,大宋光复燕云十六州的时间,已经越来越近了。
不过有件令人既喜又愁的就是,探险舰队终于归来,他们在那新大陆的北部经过了艰难的探查,终于与那片新大陆上的印第安部落碰上了面。
用他们带去的丝绸还有铁器,交换了大量的玉米、花生和葵花籽这些作物。
令人遗憾的是,这些部落,没有辣椒,也没有红薯和土豆,以及番茄。
不过好在,他们已经探明了航道,等到春天来临之后,他们会再一次启程前往新大陆,将会前往新大陆中部。
等到了明年的冬天,自己就能够在大宋,看到那些足以令大宋的粮食作物产量突飞猛进的好宝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