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本人也想抽调边军和京卫,但京卫到北平两千里地,按照急行军的速度,一天不过五十里,需要四十天才能到北平,等京卫到了北平,黄瓜汤都凉了。
至于为何不抽调边军,朱允炆也想啊,但他怕抽调边军之后,其他藩王跟朱棣学,也起兵造反,到时候就星火燎原了……
“国公爷不说话,我就当是您默认了!”李佑看到李景隆闭口不言,开口打破了沉默,说道,“那么我们再来分析一下,燕王会不会有外援呢?”
“外援?燕王乃是乱臣贼子,谁敢在这个时候站出来支持他?而且燕王兵力不占优势,是个人就不会看好燕王……”李景隆皱了皱眉头,说道。
“呵呵,话是这么说!但凡事不能只看实力,要看利弊……”李佑笑了笑,说道,“国公爷请想一下,燕王为何要反?”
李景隆听了李佑的提问,瞬间反应了过来,开口说道,“你的意思是燕王会联合其他藩王?”
李佑点了点头。
严格意义上来说,朱棣起兵造反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就是朱棣本人不想屈居人下;外因则是朱允炆削藩过于激烈,朱棣怕自己被削爵。
而朱允炆的削藩行为会引起其他藩王人人自危,生怕下一个就轮到他们,藩王们自然会将朱允炆视为潜在敌人!
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朱允炆是朱棣和其他藩王的共同敌人,他们就有了结盟的可能。
“可是现在朝廷五十大军压境北平,谁敢在这个时候站出来支持燕王?”李景隆又开口问道。
李佑站起身来,走到一副地图前面,指着地图,说道,“国公请看,大明有九大塞王,自东向西分别是沈王、辽王、宁王、燕王、谷王、代王、晋王、秦王、肃王,燕王如果要找援军,必然就近,因此,宁王、谷王、代王三人最有可能,但代王已经被皇帝削爵为民,剩下的就只有谷王和宁王二人。”
李景隆也起身走到地图前面,看着李佑手指方向,认真听着,仔细琢磨起来。
“谷王朱橞与代王朱桂、蜀王朱椿乃是一奶同胞,代王被皇帝削爵,废为庶民,身为兄弟的谷王,肯定会对皇帝心怀不满,有被燕王拉拢的可能……”
谷王朱橞与代王朱桂、蜀王朱椿是郭惠妃的儿子,郭惠妃乃是郭子兴之女,朱元璋的权力就是从郭子兴手里得到的,因此对郭惠妃非常好,两人感情甚笃,郭惠妃为朱元璋生了三子二女,仅次于马皇后。在给这些儿子选择封地时,朱元璋也做了精心安排,生怕这三个儿子受委屈。
“宁王朱权曾多次与燕王共同出征蒙元,两人感情甚笃,而宁王智略渊宏,自然能明白皇帝削爵心意之坚决,也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与燕王联合也不无可能……”
宁王朱权洪武十年生,十三岁被封为宁王,十五岁就藩大宁,将大宁府下辖的城池治理的很好,平常就研究史籍,编撰了《汉唐秘史》、《通鉴博论》等书籍;还经常带兵到草原上浪,跟朱棣、朱棡一起出塞捕虏,肃清沙漠,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