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国号就是忽必烈采取刘秉忠的建议,才确定下来的。
刘秉忠不仅仅帮忽必烈出谋划策打天下,还在元朝推行汉法,刘秉忠向忽必烈上万言书,阐明了“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天下”的主张,说服忽必烈建立礼乐,推行科举,还推荐了大批汉族知识分子进入朝廷,使得忽必烈“得中土心”,得到了汉族读书人的拥戴。
另外刘秉忠还帮元朝建立了元上都和元大都。
就这经历,妥妥的牛逼克拉斯。
自此之后,姚广孝就开始寻找机会,寻找明主,想因缘际会,成就一番伟业。
洪武十五年,马皇后病逝,太祖朱元璋挑选天下高僧随侍诸王,为马皇后诵经祈福,姚广孝看到朱棣之后,认为朱棣龙行虎步、日角插天、视瞻不凡,将来必成就一番伟业,便上前主动结实朱棣,说出了一番“臣奉白帽著王”的豪言壮语。
白帽著王,也就是在“王”上加“白”,正是“皇”字。
朱棣听了之后,说不心动那是假的,历史上的皇子有哪个不想当皇帝?更何况朱棣本来就是雄才大略、野心勃勃之人。
于是,朱棣将姚广孝带回了北平,让他主持庆寿寺,当然,这只是表面掩护而已。有了庆寿寺主持的身份,姚广孝可以随时出入燕王府而不受怀疑,借这些机会,姚广孝帮着朱棣分析时局、出谋划策,成了朱棣的主要谋士。
为了帮朱棣成就大业,姚广孝还利用自己与儒释道三教首领关系莫逆的优势,帮朱棣四处搜罗人才,然后推荐到燕王府中担任要职,丰满朱棣的羽翼。
可以这么说,朱棣走上造反的道路,有一大半是姚广孝的功劳。
两人相对而坐,沉默了许久,朱棣才一脸惨然地开口说道,“大师,朝廷大军尽起,来势凶猛,当今之际,如之奈何?”
在前殿讨论军情时,朱棣表现地自信满满,那是给手下人看得,如果那个时候,朱棣表现出一丝惧怕之意,手下的将领就会心灰意冷,搞不好就会寻找后路。
姚广孝在讨论军情时,一言不发,默默地看众人和朱棣的分析,心中在盘算应对措施。
身为朱棣的谋士,与朱棣相交多年,姚广孝自然知道朱棣的五胜五败论,只是为了鼓舞士气而已。
“殿下,奉天靖难是大业,必然面临千难万险,怎么能刚遇到点难关,就心生退意?”姚广孝没有回答朱棣,反而反问道。
“呃!”听了姚广孝的话,朱棣有些语结,随即深吸一口气,将脸上的难色变了,赧然说道,“本王知道奉天靖难定有千险万阻,只是一时情急失态而已……”
看到朱棣重新振作,姚广孝也不再纠结,慢慢说道,“殿下,目前北平城只有三万五千兵力,七成以上还是降卒,除此之外,北平城的百姓也不过十万之数,如果朝廷有三、五十大军前来,固守北平城应该不是问题……”
朱棣听了之后,点了点头,没有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