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年时间,苏策常常拖着病区修葺房屋。
起初破烂不堪的茅草屋,现在已经变成青砖比瓦。
随着房屋的升级,系统奖励给他的东西很多,但大多数都是关于时下政治的东西。
这个病注定了苏策做不了任何重活,他的时间很多,又不多。
空闲出来的时间都在看书丰富自己。
他研究了很多明朝官场政治,越是深入研究,就会发现明朝官场政治很畸形,与其说官场政治畸形,不如说政治家们畸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量。
从弘治初开始,皇帝和内阁都在励精图治,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北疆。
三十多年前,风雨飘摇的大明,因为英宗皇帝,差点将大好河山又一次葬送在蒙古人手中。
土木堡之战,把大明的精锐打光了,以前锐意进取的大明不在,富有进攻性的大明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北边的战略防守。
总而言之,当朝的政治家的目光总是在北疆,很少会将目光投入到东南。
直到弘治十年开始,东南出现了一头窃国的狼,称之为倭寇。
他们在东南烧杀抢掠,每年都会掠夺大量的财富从海离开。
到十五年,五年时间,大明在东南共死百姓一万三千人,死伤卫所水寨兵力三千六百余人。
东南倭患渐渐开始滋养起来。
即便如此,明廷依旧觉得东南倭寇不足为惧,大明真正的对手依旧是北边的蒙古人。
因为朝廷的放纵,让东南倭寇一发不可收拾。
起初仅仅只是倭寇作乱,明廷陈在东南的兵力还能防住倭寇,但到后来,渐渐的,东南兵力仿佛战斗力消失,总会被倭寇遛着打。
是东南兵力弱了么?
不是的,是因为在这期间,又滋养出一批大商贾世家,他们官商勾结,商倭勾结,一同掠夺属于大明东南的财富。
富了商人的腰包,涨了官僚的口袋,死了大明的百姓。
元朝的张养浩说过,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不管是太平盛世,还是战乱祸国,小民生存都很艰难。
如果说弘治时期的东南已经开始呈现倭寇盛行的情况,那么到嘉靖时期,东南就真正防不住倭寇了。
在戚继光出现之前,嘉靖时期倭寇已经泛滥成灾了。
五十三名倭寇,能从浙东一路杀四千官兵,打到南直隶南京城!
到嘉靖时期,举国之力都在防倭打倭,耗费的兵力数以十万,耗费的钱粮何止千万。
真到那时候,原本雪加霜的明朝国力,会更加不堪重负。
现在是个好时机,如果能在弘治朝彻底解决了东南之患,将倭寇掐在萌芽中,十几年后,又怎会让倭寇泛滥成灾呢?
只是现在想扼杀东南倭患也困难重重。
东南的利益链已经形成了,想掐断这条利益链的办法其实很简单,但又很难。
开海。
当大明海门打开,当官方和海外做贸易,当百姓都能出海,那个时候再想走私就难加难。
没有走私的硕大利益链,大明才能下同心去攻打倭寇,虽然现在大明兵力不负洪武、永乐时期那么凶猛,但对付一群倭奴还是轻而易举的。
前提是不在有人拖后腿,不在有人给倭寇栖息地藏匿地,不在有人会告诉倭寇大明的官兵行军路线进攻路线。
听起来这很简单,不过只是开个海。
但这里面涉及的东西又很难,首先是洪武的‘片板不得入海’的祖制。
其次是代表东南利益的文官们的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