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两日紫禁城发生了很多事。
朱厚照‘遇刺’的事暂时告一段落,顺天府内的宁知府甚至都怀疑他是不是得罪某位官场同僚了。
不然为什么好端端的皇太子就在顺天府遇刺了,无缘无故的自己就被罚俸和考核劣等了。
可是转念一想,自己做官从来都小心翼翼,也不至于得罪人,更不可能惊动到大明皇太子。
没有理由,而且他只是个小小的顺天府知府,根本够不皇太子这种分量的人物,更别说得罪了。
这是一笔糊涂账,宁诚只能吃亏的打碎牙朝肚子里咽。
第二件事就是开宁波和福建两地的市舶司。
开市舶司需要很多道程序,内阁先签发文书票拟送去司礼监,司礼监批红后还要交给皇帝,弘治皇帝审核之后正式下发。
伴随着两地市舶司试点开放之后,其实压力是来到朱厚照这边的,因为如果市舶司打开之后,若是没有成效,迟早还是要关闭。
而且朱厚照作为皇太子,是主导市舶司开海的关键人物,若是失败了,百官们自然会对朱厚照又有‘不同’的看法。
最坏的影响就是,在朱厚照登基之后,百官会抓着这次把柄,尽可能的索取皇权。
因为他们可以用这次事件去无限反驳朱厚照做出的任何他们不满意的决策,他们可以对朱厚照说‘皇,当初你一意孤行开市舶司,非但没有任何利端,弊处却多不胜数,所以你该听我们的话’。
但这些事,朱厚照都不知道,因为他背后有个很好的皇帝老爹,替他抗住了所有压力。
弘治皇帝在背后还做了一系列操作。
他先派都察院巡查御史去东南巡抚,保证市舶司开辟期间,不会有东南官吏捣乱,同时也有警示和监督东南官吏的意思。
随后,他又让礼部写出外交国书,送到日本国,先礼后兵,若是倭寇继续侵扰大明东南,后果自负。
这两套操作结束后,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步骤了。
不管弘治帝还是内阁,他们都明白一个道理,战场得不到的东西,外交更别想得到。
想震慑住倭寇,那就必须在东南狠狠杀一杀倭寇的威风,随之而来的便是遣派东南总督备倭之事的人选。
前东南备倭指挥同知白弘被罢免了,乃至到现在这个位置还在悬空。
大明经过两个甲子的发展,已经找不到有能力的统帅去总督备倭事了,这个人选的选择尤为关键。
今日一大清早,弘治皇帝便在武英殿召集了内阁和六部的阁老部堂进行廷议。
廷议的主题自然是选择东南总督备倭的人选。
朱厚照被弘治皇帝叫到武英殿听政。
他刚来的时候,弘治皇帝就将他操作的一系列步骤告知了皇太子。
弘治皇帝是想让朱厚照知道,做出每一项政治决策之后,都要做出万全的后续准备工作。
但朱厚照心思却飘到了苏策那里。
他是真惊的眼珠子都快要凸出来了。
苏策曾告诉过他,开海只是第一步,后续还需要所有操作步骤,比如派御史去东南,递外交国书去日本,选取有能力的官员总督备倭!
天呐,策弟说的话,不正是父皇正在操作的事吗?
他居然就那么不紧不慢的说了出来,而且他好像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很难的事。
要是策弟能在皇宫当官,做个内阁大学士都不过分吧?
朱厚照心思乱飞的时候,武英殿内却吵了起来。
兵部尚书刘大夏推荐兵部给事中总督备倭。
“皇!臣是兵部部堂,备倭防战之事,自当兵部派人出去!”
刘大夏给出了自己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