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飞随即想到了张光年之前的提醒,看了对方一眼。
张光年点点头道:“蒋局问你,如实说就是了,不管你想到什么样的地方,以后军情局都是你的家。”
对于张光年的话,蒋丰文也点头表示认同。
于飞是军情局发掘出来的,天然就带了军情局的烙印。
如果只是普通人才也就罢了,越是顶级人才,这个烙印就越深。
将来无论于飞取得怎样的成就,别人在提到他起家的地方,都绕不开军情局这个部门。
如果于飞的成就高到一定的程度,张光年和蒋丰文都会因此受益。
实际,现在就已经有一点体现了,这也是安全局局长后悔不迭的原因。
虽然是兄弟单位,但不管安全局局长张节戎怎么说,蒋丰文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把于飞让出去的。
见两位首长都这么说,于飞也就不客气了。
自从得到张光年的提醒,于飞就开始考虑自己想要去什么地方。
考虑到自己真正的能力,于飞对自己的新单位主要有两个要求。
第一个自然是规模要够大,而且最好是综合性的研究机构。
于飞并不是专精某一项的人才,有了科研仿真系统辅助于飞的成长,决定了于飞不可以用寻常的眼光对待,只要于飞愿意,不管在哪个领域,他都能很快取得成就,只有规模够大、资源够多的单位,才能支撑起于飞的发展。
第二个是自行研究方向且要有足够的支持。
这一个要求必须要得到相关单位领导的力挺,因为现在不管哪个单位的资源都是有数的,自由研究还要足够的资源配合,不是在抢别人的饭碗,而是直接从锅里捞东西。
但于飞不要又不行,如果由新单位给于飞指定研究方向,那影响的不仅是于飞的发展,还可能耽误种花家,这让见过未来场景的于飞,根本不能接受。
蓝星的种花家被卡了几十年的脖子,有能力改变这一切的于飞,不想再来一次。
于飞将这两个要求提出来后,蒋丰文和张光年都皱起了眉头。
“小于啊,你这两个条件很难兼得,或许你并不太了解这些单位的运作,但是一般来说,越是规模大的单位,内部情况就越复杂,就越难往一个人身倾斜,毕竟领导也需要考虑平衡和单位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