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忙完,直到躺在床上,她的心情还依旧因为发现了青霉素而激动不已,久久不能睡去。
第二天一早,她便去了王癞子家。
可巧王癞子老婆正要出门:“小昭呀,你来了。”
余昭和她稍微寒暄,看她到今天眼神总有意无意地往腕上的手镯瞟,看来臭美真是人的天性。
余昭问了招生情况,王癞子老婆说:“昨儿我可没闲着,去了好几家,听说不要钱还管一顿饭,哪里有不答应的?”
她皱起了眉似乎想到了什么,接着又说:“有两家都是姑娘,不肯送来,怕和男娃娃一起上学污了清白。还说自己老实淳朴,呸,我看就他们想得多,这么小的男娃娃女娃娃,平日就在村里一起玩的。”
“那他们到了十一二岁,还让一起玩不让?”
“倒也没有许不许的,拿我家豆子说吧,到了那个年岁就不爱和女孩儿玩了,玩不到一块儿去。可男娃娃女娃娃一块玩,有什么龌龊见不得人的吗?到我这个年岁,地头见了王老汉儿就不打招呼了吗?我们庄户人家,比不得他们世家讲究。”
这倒是话糙理不糙,余昭深感赞同。不过她既想掀起人人向学的风气,就得一鼓作气把那些不肯送来上学的人通通拉来。
这几日家家户户都在议论余昭新建的学堂的事,大多数人都挺想送孩子来的,毕竟平时一年下来可得要拿二三百文的束脩才能去村长家的学堂上学,这会儿不要钱还管一顿饭,可不是白捡的便宜吗?
话是这么说,可要送男孩来的还是不少,愿意送女孩来的家长却寥寥无几。就是有那先前答应好了的,被别人议论说是想送女儿去酒楼上班,为了钱把女儿往火坑里推,也都退缩不肯来了。哪怕王癞子老婆好说歹说,说有女孩子专门的课堂,有专门的纺织刺绣课,也没几个人肯送女儿来。
这也就罢了,不知怎么的,村里的风言风语越传越厉害,余家都成了做皮肉生意的了。
“瞧见没有,他们把小女儿送回来,想是太小,做不得那门子生意。”
“我瞧着老余家以前也都是老实人,自从余虎娶的那外地媳妇回来之后,越来越古怪了。”
“是啊是啊,她那外地媳妇从来不和我们说话的,看着都不大正经。”
“他家办学我起先还以为是良心发现了,感念我们王家村收留他们,谁想着竟动了歪心思。你说自古以来办学哪有非要招女学生的?这不是明摆着要把我们好人家的女孩子拐去吗?”
“我可得赶紧告诉我家女儿别和她家的那个拖油瓶玩了。”
余昭虽不大在意这些名声,可这样下去不知道会传成什么样呢。余虎平日就不爱和三姑六婆聊天,倒没发现什么异常。可素香婶婶本来就内向,不敢和村里人说话,这下更是门都不敢出了。余粮也由前两天的孩子王一下就变成了被孤立的“拖油瓶”,所受的挫折之大可以想象。
————————
余家余额:十一两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