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点东西根本不可能将深陷泥潭的大明王朝拉出来,只能被大明王朝一步步的拖着坠入深渊。
后世对于崇祯皇帝的评价有很多。
昏庸,刚愎自用,无能,多疑。
勤勉,节俭。
将明朝灭亡的很大部分责任归结到崇祯身上。
在朱由检看来,原主只是一个被赶鸭子上架的可怜人,他本身也是一个受害人,是替罪羊。
即位之前,本身就没有受到真正的帝王教育,见识也不够宽广。
崇祯皇帝即位之时只有十六岁,思想也尚未成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三观。
在这种情况下又能够有什么作为呢。
将一个千疮百孔、病入膏肓的大明王朝安在一个未成年人身上本身就是一种犯罪。
大明王朝注定要消亡,崇祯皇帝也只是一个替罪羊。
大明王朝是如何灭亡的?
朱由检从自己的记忆中检索出很多答案。
最直接的,就是在天灾人祸之下,内外双重绞杀中倒下了。
天灾,从明朝中期开始,全球迎来了小冰河时期,气候变化,各种天灾不断。
一直持续到崇祯时期达到了最顶峰。
崇祯元年开始,大明王朝就迎来了连年的大面积干旱,北方大地许多地区赤地千里,颗粒无收。
连年干旱又导致了蝗灾和鼠疫,进一步压榨了底层农民的生存空间。
人祸。天灾之下,朝廷不思赈灾,还要进一步加税压榨本就饥寒交迫的农民。
这一幕与明太祖朱元璋当初的遭遇何其相似。
朱元璋曾说:但凡家里还能有几亩能种的地,有一口饭吃,也不会造反。
所以,走投无路的百姓们揭竿而起造反了,并且迅速波及了北方大片土地。
再加上此时辽东建奴兴起,内外夹击,不断给大明放血,最终轰然倒地。
这就是大明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
更为深层的原因则是大明王朝本身已经病入膏肓。
不然最终也不会被辽东野猪皮捡了便宜。
野猪皮的强大完全是被大明的病弱衬托出来的。
兵无战心,军头们养寇自重,如何能胜!
士大夫,藩王,勋爵们大肆兼并土地。
豪者阡陌连绵,弱者无立锥之地。
占据人口少数的士大夫、藩王和勋爵们占据了天下大多数的土地,还不交税。
朝廷拿什么养兵御敌。
被重重盘剥的百姓已穷途末路,如何心向朝廷。
年年欠薪,还吃不饱的底层士卒哪来的战力。
薪饷被官员和军头们贪墨大半,还要被将领奴役干私活,士卒哪里还有战心。
所以,大明王朝是亡于士大夫、藩王、勋爵以及军头们的贪婪自私。
以上这些都是大明王朝不得不灭亡的原因。
崇祯皇帝对大明王朝的灭亡还没有资格负主要责任。
这些说的都对。
但是纵观两千年的王朝兴衰历史,朱由检认为王朝的灭亡还有更为深刻的原因。
那就是社会制度的不合理!
或者说是资源分配的机制不公平。
封建制度允许了官员、士大夫、藩王以及勋爵们拥有特权,比如最核心的免税特权,以及直接占有了大量土地。
在王朝建立的初始,这些特权团体就拥有了比普通百姓多出太多的起步积累。
而后又利用手中的权势不断的侵占吞并抵抗力弱小的百姓手中的土地。
同时这些特权团体还控制了知识的传播,进一步削弱了普通百姓的竞争力。
在以农业为基础的封建社会,土地就是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大量的农民失去了生产资料就难以通过劳动获得生存的资源。
最终不得不揭竿而起,以暴力的方式为自己争取活命的机会。
例如秦末的农民起义,汉末的黄巾起义,唐末的黄巢起义,元末的红巾起义,明末的流寇等等。
然而,农民起义受限于自身的认知与见识和思想,最终都难以成功。
虽然很难成功,但是破坏力极大,短时间内就能够破坏一个王朝的根基。
最终被特权团体夺取了胜利果实。
即使开局一个碗,大字不识几个的朱元璋最终成功,但是也未能建立一个比较公平的社会秩序。
再一次踏入了王朝衰亡的轮回。
朱由检坐在龙椅上足足思考梳理了数个时辰。
大体将要自己命的敌人理出了一个大概的轮廓。
天灾,流寇,建奴,军头,士大夫,藩王,勋贵。
有一个算一个,全都趴在大明身上吸血。
当大明失血过多后,也是朱由检英年早逝之时。
“唉,皇帝这个职业不好干啊!”
“还不如当个普通百姓,或者当反贼去造反,或者出海算了。兴许还能活的更久一些呢!”
朱由检认真的思考辞掉皇帝这个岗位跑路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