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是8月16日开海,而这会已经9月底了,之前出海的渔船回来补给,又再次出发。
这些渔船并非远洋大型围网船,而是45米长的拖网渔船,960匹马力,在国内四大海域作业。
仲余此前没上过拖网船,这次纯粹是心血来潮,想跟着去长长见识,另外,他是搭顺风船到南·沙视察养殖场情况。
船上一共有15名船员,都是老水手了,他们之前只见过仲余这位老板几面,这会见老板亲自上船跟他们一起工作,都好奇不已,毕竟船上工作是很累很枯燥的,因此他们也不知道看起来细皮嫩肉的老板能不能坚持下来。
出海的第二天凌晨四点,天蒙蒙亮所有人都起来了,仲余也不例外,因为今天会放下第一网,大家都很期待。
这里水深大概200米,风浪在3级左右,万里无云,整体天气很不错。
拖网捕捞就是一艘船拖着渔网前进,把海里的鱼“兜”进去,然后收网,为了捕获更多的鱼虾,必须要把渔网撑开一个尽量大的口,可是在绳索的牵引下,网口又会不可避免的向内收缩。
因此人们发明了网板拖网,这种拖网通过在网的两侧加装两块挡水板,在渔船拖动渔网的时候,水流推动两块板子呈一定角度向外扩张,带动渔网打开网口。
另外,用加装了浮漂的拖网,可以在海水的中层捕捞鱼群;而加装了配重的桁杆拖网,可以在海底捕捞虾和蟹,不过,渔网其实是很脆弱的,所以底拖网的船需要在以泥沙为主的海底作业,避免海底的岩石(或珊瑚礁)把渔网给刮破。
拖网渔船形状上有点像拖鞋,前面是驾驶室,驾驶室下面刚是绞轮电机,而中后部分刚是宽阔的甲板,收获上来的鱼获就会倒到这里进行分捡。
而下面的拖网加上其曳纲长度一般为水深的3~4倍,长达600米,网眼尺寸国家有规定,要在25毫米以上,下网时,拖网船的速度一般为5节,经过3个小时内就可以收网。
今天的第一网拖上来后,鱼获在拖网的尾部形成了一个大鼓包,估计有几吨重,当网口打开后,一大“包”鱼虾蟹一股脑倾倒在甲板上。
里面什么都有,最多的是琵琶虾,比手掌小一些,长得一点都不像虾,里面还掺杂着比大拇指还粗的九节虾,活力最足的是油鳗,一倒下来就到处窜,那张大嘴满是牙齿,被它咬到估计要痛很久,还有长长的烟管鱼,嘴巴有三四十厘米长,占到身体的三分之一,不过这家伙是刺身的高级食材,还有各种大小的墨鱼、鱿鱼和真鲷等等几十种底层鱼类。
见鱼获还不错,船长赶紧让大家整理好渔网,再下一网试试。
仲余这边则拿个小马扎坐着帮忙进行分捡,两边放十多个箩筐,按不同的种类进行分门别类,十个人分了有1个多小时才弄完,然后抽海水进行冲洗,这也是个力气活,要不停地摇动箩筐,将里面鱼虾的脏东西都洗干净,否则不好冷藏,这个过程,全程都是仲余在摇,一点都不带累的,于是船员们都知道自己老板的厉害。
这一网主要是琵琶虾,装了近十筐,一筐差不多30斤,按80一斤算,也有个24000块钱,还算可以,收回油费。
这一切对仲余来说都挺新鲜,所以也没觉得累,反而还有点期待下一网“盲盒”能开出什么来,于是跑去跟船长取经。
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