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闽一带的聚众作乱,也已大致平定,宁阳侯陈懋可以回师。”
“还有就是在湖广平定苗变的王骥所部。”
“王骥此人历来和王振走得很近,咱们刚刚才诛杀王振满门,我是怕他心里会有想法。”
陈循说出了他的担忧。
王骥之所以能够统帅大军,并且建立赫赫战功,都是因为他投靠王振。
有了王振的支持,王骥才能大展拳脚、有所作为。
“王骥,是我大明朝一员猛将,还是一员智将,还是帅才。”
“王骥,永乐四年进士,刚毅有胆,晓畅戎略。永乐时期授兵科给事中,宣宗时累迁至兵部尚书。”
“正统三年,王骥和蒋贵分道夹击,转战两千余里,击破扰边的阿台军,迫使阿台汗、朵儿只伯远逃。”
“正统六年至正统十三年,王骥总督南方军务,三次征讨麓川,因功封靖远伯。”
“我大明立国百年,王骥是第一个因军功封爵之文人。”
“后来有御史被弹劾王骥出征劳师费财,就是靠着权宦王振庇护,王骥才得以免罪。”
“正统十四年,王骥又统帅湖广军队,平定苗人叛乱。”
“陛下爱其才,赐丹书铁券。”
又是吏部尚书王直,详细介绍了王骥的过往。
“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靖远伯,岁禄一千二百石,世袭指挥同知,赏貂蝉冠玉带。”
王直更是把朱祁镇对王骥的赏赐,一一说了出来。
“东王先生果真博闻强记,我大明官员的履历,在你心里都有存档。”
于谦难得拍别人马屁。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王直很看中于谦,凡是于谦所请,王直都是大力支持。
自土木堡之变后,于谦统筹大局,王直负责安抚群臣。
两人相互配合,两人亲密无间。
“臣为兵部侍郎,也熟悉王骥过往。”
这一次,于谦向着朱祁钰一拜。
“王骥属于大器晚成,二十八岁中进士,五十九岁奉命前往西北肃边。”
“如今王骥年过古稀,却还在前线杀敌报国。”
“如今苗变未彻底平定,朝廷还需要王骥坐镇湖广,免得苗人降而复叛。”
相比于陈循对王骥的处处提放,于谦却是不那么排斥王骥。
“有理!”
朱祁钰听后,只说了两个字。
朱祁钰算是看出来了,于谦心里只有天下,而不是忠诚于某一个人。
王骥和王振亲近,又得朱祁镇重用。
换做朱祁钰自己是王骥,他都会念着王振和朱祁镇的好,而不会转投朱祁钰麾下。
“于尚书,你倒是说得轻巧。”
“我都察院,执掌检查百官,最近可是收到不少弹劾王骥的上书。”
“不少大臣以为,当严惩王骥,不可放过他这个王振同党。”
左都御史王文开口了。
王文一向不苟言笑,他嫉恶如仇,也被御史清流所敬重。
今天还是在朱祁钰的亲自任命下,王文得以进入内阁辅正。
所以王文才会出头,来报答朱祁钰知遇之恩。
要知道,在此之前,都是侍郎入阁参赞政务,还没有过一部主官得入内阁的。
二品大员成为内阁大学士,就是从王文开始的。
“孤以为,不可临阵换将,免得前线军心溃散。”
“王骥之所以交好王振,不过是各取所需而已。”
“王振以宦官专权,他需要政治资本,王骥的军功就是王振用来堵天下悠悠之口的利器。”
“王骥想要建功立业,那么他就必须要在朝廷里面找靠山,以维持自己主帅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