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女齐聚,给出的组合能力很直接,就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并非是一个主动能力,算是加成。
流民吸引率,民心凝聚度,征兵数量加成,乃至人才吸引率也同样大幅上升。同样的,对于劝降成功的几率照样有不小的提升。
周少瑜估摸着,连民心凝聚度都能提升,怕也是因为实在美过头了,所谓美若天仙,此非凡间人,既然都有现在了,那么信服度更高?
不管如何,这真真是够逆天的了,然而想要实现,当然要有前提。
如果四女皆藏于幕后从不露面,只闻其名不知其貌,那再强也没用,谁知道你是个什么情况啊。
可这么高调的一登场,那就不一样了,这么多人亲眼所见,单从原本热闹的气氛瞬间清净下来倒吸凉气就能看出效果如何。有了实证,哪怕之后没见过的人听到传闻,也不会怀疑过多。
既然都需要露面了,周少瑜想着,索性干脆再高调些,妹子们帮自己做了那么多,将领地打理的仅仅有条,也很得百姓信服,至多也就是那些脑袋实在转不过弯的书生士子仍旧反对者。不过到了现在,就算反对,也都得承认她们的能力。
在此之前,为了大局,周少瑜基本也算是隐于幕后,世间反对声乃至骂名,全都由李清照为首的妹子担着,比如当初湘州尚为潭州,推行新政之举,明面上全由李清照来扛,而周少瑜却不直接露面。
此举的缘由到也简单,假若周少瑜直接站在明面,反对的声势只会更加浩荡,不利于发展,在书生士子才是舆论主流的年代,寻常百姓都还是很盲目的,加之读书人地位都高,下意识就会认为他们说的是正确的,是对的,是没有错的。如此一来,压力只会更大,潭州新政也更难推行。
可若是李清照来顶,实在不行的时候,大可以其女子之身为由推脱。
这并非算是周少瑜推卸胆子,而是出于通盘的考虑。
可发展到现在已经不一样了,不但善怀阁名声大噪,湘州文会也盛大举行,更重要的是,领内各方面的宣传渠道已经彻底打通,勾栏瓦舍四处建立,就连偏僻的乡间也常有戏班子流动出演,通过此等方式直接对百姓宣传管理策略以及舆论控制,压根就不怕那些反对的读书人。
只有自家势力稳定才是真的,有了目前的基本盘,足够稳扎稳打,若给予更多的时间铺垫,哪怕周少瑜当真直接举起反旗,妹子们也有自信自家地盘上的百姓毫不迟疑跟随。
以上可以说对外部因素的考虑,此时将妹子们彻底推向前台已经没有过多负担。
而内部因素,出自于周少瑜对妹子们的一种补偿。之前一直躲在幕后,虽说是有缘由,可躲着就是躲着,也从未直接发声,哪怕随着时间发展他人基本已经默认接受,也不会有谁傻到这里头没周少瑜的意思。但公开发声和不发声,那是两码事。
从今往后,有流言蜚语,有反对,有骂名,没关系,咱周少瑜来扛。
妹子们已经全部踏上文坛分立两侧,唯有李清照站于文坛中间的祭坛边。下一刻,从街道的尽头,齐整的脚步声传来,湘州的将士们身穿黑色锦服,踏着整齐的步伐雄壮而来。
队伍的中央,周少瑜一身红色蟒袍,其样式乃根据明朝飞鱼服为基设计,瞧着便觉英姿飒爽。而之所以选择红色,其实早在当初选定山寨的时候就已经定下了。
原本的山寨如今已然变成了渡假别院,但在当初的设计上,分为玄武、白虎、青龙、麒麟四山,之所以没有朱雀……莫要忘了,周少瑜的军队叫什么?
朱雀军!
那时候周少瑜便过说左青龙右白虎,后为玄武守卫,中为麒麟祥和,又言大梁朝乃是金德,火克金,咱们以后的队伍就叫朱雀军。
既是火,当然是红色为主。在后世很多人讲朱雀和凤凰混为一谈,甚至认为朱雀是凤凰的后代,然而压根就不是这么一回事。在神话当中,朱雀反而是老祖宗,反过来凤凰应当是朱雀所生才是。
扯远了,言归正传。
发现周少瑜的新颖穿着,众人才忽然发觉,先前善怀阁的诸位女大家们,其衣裙样式也从未见过。
自然是没有见过的,除非大梁世界的历史上,也出现过一位赵飞燕,但这显然不可能。
而既然与赵飞燕有关,毫无疑问,是为留仙裙,且是妹子们合力之下的改良款,更显娇美仙气。可以预见将来怕是要引得女子们追捧成为新潮了。
翻身下马,周少瑜左手搭在腰间的剑柄上,昂首挺胸踏上文坛。在众人各种羡慕嫉妒的目光中,进入了诸位女大家中间留下的道路,而女大家们则纷纷俯首作揖恭迎。
从各个方面来讲,周少瑜都已经算是走向人生巅峰,总之,这个装大发了。
装归装,可总要有个由头不是,总不能就是拉着妹子们出来转一圈纯显摆吧。
今次正是文会开启第一日,没有比这更好的由头了,那么,就祭天吧!祭拜的对象自不用提,文会么,当然是文曲星的事儿了。
然而问题也有,祭天自古有之,随着时间推移朝代更替,祭天之举,已经逐渐转变为帝王专属,余者皆无资格这般做,至多也就是地方官员因大旱举行个求雨祭祀什么的。
换言之,哪怕周少瑜现如今明面的身份是为大梁摄政王,也仍旧无资格这么做,有资格做的,只有大梁的那位傻皇帝。没错,这位大梁君主,已然从私下言论里的小皇帝之称变成傻皇帝了。
周少瑜逾制,此事也被后来的部分史学家们,称之为其第一次明目张胆表明要谋夺帝位的野心之举。祭天是最直接的证明,除此之外便是一身红色,火克金嘛,谁不知道大梁属金德还是怎么。二者相结合,妥妥的是宣布野心啊,也就是步入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