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晚上的活动,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百神下界。在这一天,所有的人都换上奇装异服,打扮成各路神仙的样子,在一位祭祀的领导下,从外城开始,绕京都一圈儿,最后仍回到这片最大的广场,然后,由各大寺院的高僧来登坛说法。巴牛因为头一天回来的太晚,便没有参加,柳希烈虽然去了,闹嚷着早早回来了,倒是柳一一,直到给巴牛求了一个护身符才回来。
第三天晚上是惩罚时刻,按规定,所有的男人都必须参加,所以巴牛早早的就打扮好,带着柳希烈一起来到广场,而柳一一因为嫌闹嚷嚷的头疼,远远的看了一回就回去了。
他们到广场的时候,那里的人还不算多,巴牛选择了一个比较显眼的地方站住,他不住的向四下张望,先是看到了当年家里开酒馆时候的几个熟客,之后又见到了当时的厨子、悬空寺的和尚们、黎远方一家,以及林诗栋一家。他们互相问候,相谈甚欢,特别是林诗栋,抓住他的手,问了许多关于秋山半岛的事,并叮嘱他有时间一定要到他家去,要和他就现在的时局进行一番深入的讨论。巴牛随口答应下来,继续用目光寻找,但他希望见到的人,却始终没有出现。
随着人越聚越多,气氛也热闹起来,三通鼓响之后,活动正式开始了。先是由三老院的代表林诗栋宣布一遍活动规则,然后他请出今年的当值命妇来读当年步微澜王后的懿旨。之后又是三通鼓响,开始放烟花。――这也是这次活动中,唯一允许放烟花的项目。
这些步骤都做完了之后,正戏才开始。这时候,在篝火之外,分别按正东、正南、正西、正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向,设立神位,在篝火旁边,搭建竹楼,用来代表上下两个方位,它们合起来也就代表着十方。都完成之后,就用十六人的大轿,分别去接这十个方向的女神官。这些女神官并不是一直固定不变的,每一次活动,都要换一位。也不是和势力挂钩的,大多都是一些民间妇女来充当。
把她们接来之后,还要进行一番装扮,因为她们是女神官,代表的是女性神祗,打扮自然也要符合神仙的标准。
竹楼上的两尊神分别是女娲和西王母。女娲又称创世女神。又称娲皇、女阴,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先祖,是福佑社稷的正神。 相传女娲造人,一日中七十变化,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女娲不但是补天救世的英雌和抟土造人的女神,还是一个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她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
西王母,另称九灵太妙龟山金母、太灵九光龟台金母、瑶池金母、西王母、金母、王母、西姥等,是古代神话传说中掌管不死药、罚恶、预警灾厉的长生女神。在道教神话,西王母居住在西方的昆仑山,是女仙的首领,主宰阴气,相对于男仙之首东王公。是生育万物的创世女神。全真教的祖师。在汉族羌族神话中,王母有时也被认为是创世神。西王母的起源被一部分学者认为是祖先神化。
八个方位的女神分别是羲和、常羲、九天玄女、后土、女魃、嫘祖、巫山神女以及嫦娥。
羲和,上古神话中的太阳女神与制定时历的女神。羲和的原始形态来源于远古神话,在时代的更迭中她由最初的“日母”演变成“日御”,在后来的不断演化发展中,羲和又作为太阳神话、天文史官的代表人物,明确地承担了文化的功能载体,并集中表现在古诗词文化环境中的运用上。部分学者认为:羲和、常仪是通为一人,“羲和、常羲,亦同一人名,同一故事之变也”。因此,羲和也是一位日月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