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苏青鸾摇摇头,苏玄鹤先沉不住气了,咽下一口鲜香的鱼汤问道:“阿姐,这鱼汤这么好喝,鱼又在河里多的是,怎么不拿去卖呢?“
苏广福夫妇虽然没有像儿子一样耐不住性子,但是看向苏青鸾的眼神也是充满了询问之意。
此时的苏广福夫妇并没有觉察到,苏青鸾虽然才穿越来到这里不满一个月,但因为无论说什么都能做成功,让她在这个家里已经渐渐有了些话语权。
所以当苏青鸾提出什么意见,就算苏广福夫妇有什么不理解的,也都是先看看苏青鸾怎么说,就比如现在这般。
因为在他们看来,今日这鱼汤的确美味非常,而且主要原料的鱼和野果子都是不要本钱的食材,有什么比这更加划算呢?
苏青鸾也知道苏广福和杨氏的想法,解释道:“虽然鱼汤的食材不需成本,但鱼汤是熟食,熬煮需要烧柴烧炭,我们若用炖鱼汤出摊,就要购入碳柴或者自己去砍柴,再加上鱼肉要鲜活,势必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银钱。”
杨氏点点头:“柴火的价钱倒是不曾计算。”
“还有一点,”苏青鸾看看快要落山的夕阳,“现在是夏日,莫说正午,便是这傍晚时分也是闷热难当。这么热的天,愿意喝热鱼汤的就少之又少。”
“可是我喝了鱼汤会出汗,很凉快呀”苏雪雁抹了一把额角的汗珠笑道。
“那是因为我们坐在这里通风,”苏青鸾指着大大敞开的屋门,“而若是百日外出的,多是赶路的商旅行人,怕是没什么歇息的闲情逸致。”
不能休息,自然就谈不上什么发汗。
“更何况,鱼汤烫口,要吃势必少不了桌椅饭勺,既多占地方,又增加成本。”
“大丫既然这么说,肯定是有成算了。”苏广福的语气肯定。
苏青鸾的杏眼笑成了两弯月牙:“知我者阿爹也。”
“那大丫打算做什么?”
“做卷饼。”
两日之后,正逢本月初五。花溪村出去不过六七里,就是距离最近的小镇,乐丰镇。
镇子虽然不算很大,但地处交通要道的必经之路,所以来往商旅行人很多。
每逢初五、十五、二十五,乐丰县都有“大集”,比寻常更加热闹,人流如织。
苏青鸾选在初五出摊正是这个原因。
今日丑时刚过,苏青鸾和苏广福夫妇就起来了。
今日因为要出摊,需得比以往起来还早,因此杨氏本想着把两个小的留在家里看家喂鸡。
不曾想两个小的竟然也都起来了,并且一起嚷嚷要去看爹娘和阿姐出摊。
拗不过他们——尤其是拗不过三丫头的撒娇——到底最后是把他们两人带上了。
“丑话说在前面,”杨氏低头看着二儿子和小女儿,“这次去集上,不是带你们去玩儿,所以不许乱跑!不然有你们好看!”
苏玄鹤和苏雪雁忙不迭点头如捣蒜。
小孩子好动,大人脚程快,几人沿着乡间小路行了约莫一个时辰,便来到乐丰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