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他才明白,为什么刘先生之前会说出那么一番话。
而且似乎刘先生早有准备,上山的目的,就是教授他用兵之道。
“难道说这都是叔父的意思?!这可能吗……”
他的心里忽然冒出来一个极为可怕的想法,那就是谢安已经将他完全看穿!
他猛然愣住,不住地回想在谢府里的日日夜夜,回想他说过的每一句话。
可是最终,他却没有找到一点蛛丝马迹。
他不禁开始怀疑他刚刚心中所想的一切,不过是太过敏感导致的联想过度。
眼前发生的一切,不过只是一种巧合罢了。
当此之时,他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安慰自己,毕竟无论真相是什么,他都没有办法去验证!
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走进书房,将背囊里的这些兵书,一字一句的全部看懂,然后融会贯通,变成他自己的知识!
书,不能盲目地看,必须要有先后顺序,不然就容易将知识体系混淆,弄得读书人思维混乱。
他虽然兵书读得少,但也知道孙子兵法是兵书鼻祖,要看,自然从孙子兵法看起。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他端坐在书案后的榻上,开始朗声诵读了起来。
也许他都没有注意到,在他读书的时候,竟然不知不觉就摇晃起了脑袋。
其动作之娴熟自然,就像是有着十余年摇头读书的经历一般。
……
而刘先生此刻也来到了东山上泉水流经的问心亭中,依着亭中的栏杆,坐在石凳之上。
望着潺潺流下的泉水,想起当年与谢安、王羲之、刘惔、支遁等人游曳山水之间,畅叙幽情的悠闲自在时光,不禁黯然神伤。
“如今逸少、真长、道林等皆已魂归天界,安石也因家族之累不得脱身,独我一人还流连于山水之间,真乃可悲可叹……”
叹息一声,他忽然一跃而起,手持一盏石杯,瞬间跨出凉亭,奔到溪流岸边,俯身一舀,石杯便稳稳地装满了泉水。
只见他仰头一饮而尽,又仰天告诉道:“如果那日所观天象无误,当年你我畅想之盛世,或许不久便要到来,安石出山,果然是造福苍生啊!”
……
时光如白驹过隙,总是匆忙,读书用功之时,尤是如此。
不知不觉间,夜色已经降临,烛火已经燃起。
但谢文却没有离开书房半步,就连晚膳,他都是一边看着书,一边吃完的!
他似乎已经将这手里的兵书,当成了后世装满诱惑与奇趣的手机,痴迷到一刻也不愿放下。
纵然是临近子夜时分,他依旧没有半点困意,因为还有几页,他就要将刘先生书囊里的兵书全部看完。
聚精会神之际,他全然没有注意到门外悄然出现的身影,以及一声悄然叹息:“到底是年轻气盛,不知贪多嚼不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