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旅98团三营的下士终于可以趾高气昂地和143团三营9连的上士吹嘘了,后者因为我考虑到太辛苦,没同意他们参加夜袭的请求。
现在,我有时间和精力考虑统一指挥菲特兹堡小镇和葛洛韦林小城的两个苏联130加农炮重炮营的炮战了,以火力保证城市后面大山反斜面坑道工事的防御战了。
巷战的结束,只是时间问题。我们兵力匮乏,坦克、重炮、飞机都不能登台表演,难哪!
“将军、政委并鲍里斯旅长:如果今天早上,敌人的攻势太猛,我建议抵抗后立即转移到坑道工事,保存有生力量,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我有些捉襟见肘的巧媳妇的感觉。
“同意。是!参谋长。”
通讯电台里战友们亲切地回答。
“参谋长可以啊,你一去就解了围,现在我们的补给源源不断通过你那面的山林运过来。”
少将高兴地说。
“呵呵,没什么,战士们打得好!你和政委要费心了,加强坑道阻击战具体领导吧,我只是配合你们,炮弹支持!”
我冷静地说。
“好。”
少将回答。
其实,在导弹出现之前,反斜面战术是应对优势火力之敌最有效的战术。所谓反斜面就是利用山体为依托,将防守部队部署在敌炮兵火力的背侧,待敌火力准备结束后,部队由事先挖好的坑道进入山体的正面阵地,迎击进攻之敌。在反斜面作战中,山体正面可以有效遮挡进攻方直瞄火炮的火力。进攻方若要打击反斜面上的守军,要么冲到对面,要么把榴弹炮或迫击炮拉到山脚射击。此时,守军可以由坑道从反斜面进入正斜面,打击进攻方步兵或炮兵。
反斜面战术的有效性已在历次战争中被反复证明,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硫磺岛战役和上甘岭战役。
硫磺岛战役的胜利,掩盖了美军糟糕的战术表现。朝鲜战争中,美军仍然没有吸取硫磺岛战役的教训,沿袭着“大炮一轰、步兵冲锋”的僵化战术。到了1952年的上甘岭战役,志愿军让美军彻底领教了反斜面战的威力。
一支伟大的军队,需要一个伟大的对手。矛盾双方在斗争中相互发展的真理亘古不变!
从这一天起,到第二天中午,我充分感受到了现代化战争的残酷。天上到处都是游击队的飞机,一发现可疑目标,就是一阵狂轰滥炸。
游击队领袖“惯性导航”中校对他命名的“摊牌”行动颇为乐观。他认为,有230多架次飞机和8个炮兵营140余门大炮的支援,担任进攻任务的游击队4万余人,只需要付出200人的伤亡代价,就可以拿下这个大山,从而从地图上彻底抹去罗亚埃方舟这个城市。
他的乐观不无道理。游击队条令规定:一个步兵师的进攻正面为46千米,加强炮兵34个营。但为保险起见,中校在大山上3千米的正面上投入了两个师的兵力,加强的炮兵更是多达8个营。此外,还有高炮和火箭炮各一个营、2个坦克连、1个重迫击炮连,以及足够的空军支援和照明支援。
遂行火力支援的8个炮兵营,火炮口径155毫米。在战役发起前,游击队炮兵以团为单位,将60炮、82炮编组成营,统一指挥、集中使用,并且具有机动及时、射击猛烈和火力密集的特点。
为了查明云特兰政府军炮兵阵地和火力点,敌人还加强了情报侦察。敌炮兵部队的校正机在我前沿阵地和二线阵地频繁活动,以熟悉阵地情况。同时少量坦克在我方阵地前活动,进行不规则的射击,引诱我军火力还击,企图达到暴露我火力的目的。此外,敌人进行了一系列试探性进攻和欺骗性演活动,搜索部队也不时捕捉我军哨兵,一些火炮还进行了试射。
上午9点,鲍里斯在抵抗了1个小时后,果断后撤到大山坑道工事里。到11点,敌人的准备工作基本就绪,炮兵部队也进入了阵地。游击队进入阵地的各种火炮采取了多线、重点、纵深的配备原则。一线为60炮、82炮、无后坐力炮和抵近的坦克炮,距离我前沿1000米以内,甚至300400米。二线为120毫米重迫击炮,并以单炮抵近射击,距我前沿20003000米。38型多管火箭炮20口。三线为155毫米榴弹炮,距我前沿60008000米。炮兵阵地以营为群配置,营采取后三角分散配置连阵地集中,多采取一线式或梯次配置。
8月11日13时,罗亚埃方舟市博斯布鲁大山阴云密布。敌8个炮兵营140余门大炮同时开火,向我军阵地猛烈轰击,博斯布鲁战役正式打响。
敌人的火力准备异常猛烈。数以万计的炮弹划过天空,编织成一张张火网,呼啸着罩向我军防守的1049高地、1237高地北山、西蒙山指挥所和各观察所,以及我浅近纵深第二梯队的运动道路。40余架飞机临空轰炸,配合炮兵对我军阵地进行毁灭性破坏。在火力准备的最后十分钟,一架狂风轰炸机低空飞过博斯布鲁阵地,施放了烟幕。地面炮兵也发射了大量烟幕弹,掩护即将开始的步兵冲锋。
14时整,敌火力准备结束,炮火延伸。敌第7师,第2师和第17团,共19个团的兵力,分6路向我军第77旅、第17旅以及2个工人旅分别防守的1049高地、1237高地北山、西蒙山指挥所发起猛烈进攻。敌人在第一天所投入的兵力已大大超出了原计划。
敌炮兵对射击任务进行了区分:120毫米重迫击炮和火箭炮支援步兵冲击,压制我发射点155毫米榴弹炮压制我指挥所和纵深炮兵发射阵地步兵冲击时,远射程火炮将步兵护送到距我阵地前沿200米处,再由轻型火炮护送至50米处。由于博斯布鲁大山地区属于山地,不便展开大量坦克,因此敌人把坦克作为移动火炮来使用,27辆坦克在距我前沿阵地2001000米的距离上进行直接瞄准射击,掩护步兵发动波次冲击。
敌人的密集火力,将西蒙山周围的大小道路全部封锁。在一片硝烟火海中,我军担任防守的两个营,依托被炮火摧毁的工事和弹坑,用冲锋枪、手榴弹、47等轻火器与密集冲击的敌步兵展开激战。
由于敌人掌握了制空权,我军炮兵主力不能参战,能够支援步兵作战的仅有36门130毫米加农炮。
当敌人向1049高地进行波次冲击时,菲恩以3分钟速射发弹53发,将敌人的进攻队形打了个中心开花。在转向支援1237高地北山时,敌人的炮弹不断在四周爆炸,他来不及架炮,就用左手扶着炮筒进行简便射击。炮筒被打得烫手,菲恩就往炮衣上撒尿,用打湿的炮衣卷着冒烟的炮筒进行射击。激战至16时,我军99团官兵因伤亡过大,遂全部退守坑道作战。
占领表面阵地的敌人迅速展开工程队,开始构筑发射点、地堡,设置简单障碍,但为时已晚。我们两个小镇的炮兵主力经过移动阵地,改造火口,已经作好了支援步兵反击的准备。16时10分,我炮兵以加农炮24门,对立足未稳之敌火力急袭5分钟。猛烈的炮火将敌人刚刚构筑起的工事摧毁。敌人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我军99团3个连另2个排,就兵分4路冲了上来,转入坑道的部队也迅速出击,予以配合。经2小时战斗,我军全部恢复阵地。
为打退敌人的进攻,11日晚,第9师研究决定:为了方便指挥和密切协同,我军炮兵依据火炮性能进行了明确分工:山地作战,地形复杂,死角多,而迫击炮机动性好,射速快,弹道弯曲,因此将60炮和82炮混合编组,压制野榴炮不易射击的敌冲击出发位置和集结地,并以固定拦阻射击打击透过野榴炮火的残敌130毫米加农炮,集中射击敌人的集结地,对由浅近纵深向前运动的敌人进行拦阻射击,并压制敌机枪火力点和已发现的迫击炮和榴弹炮并与敌进行炮战。
12日凌晨5时,敌人卷土重来。30余架狂风型轰炸机进行了“地毯式”的低空轰炸,然后就是1个小时的火力准备。紧接着,游击队第7师第17团、32团,第2师第17团共计3个团的兵力,在大量烟幕掩护下,向1049高地和1237高地北山发起冲击。敌人采取了密集的大纵深队形,后梯队紧跟着前梯队夜间进至出发位置,白天连续攻击同时,炮兵实施不间断的纵深压制和遮断,16战斗机则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这种联合兵种的进攻模式,成为博斯布鲁山战役期间敌人的惯用战法。
敌人以密集队形进行波次冲击,使其步兵完全暴露于我军的火力杀伤之下。我军炮兵坚持“以杀伤敌有生力量为主”的战术思想,对1049高地和1237高地进行辗转支援。
敌人前梯队被击溃,后梯队接踵而上。对于敌人的战术,我军炮兵以变对变,敌小则我小,敌大则我大。当敌以1个连冲锋时,我通常以1个加农炮连射击当敌以1个营冲锋时,我以两个加农炮连结合少许轻炮,将敌歼灭于进攻之中敌人发起总攻,我集中全部或大部火炮射击,予敌重大杀伤。这种灵活的战术,避免了不必要的弹药浪费,并确保了我军火力能越打越强。
为最大限度杀伤敌人,支援反斜面坑道工事作战,我军两个炮兵营力求作到“全纵深火力打击”。当敌向出发阵地运动时,立即集中射击予以压制当敌发起冲锋时,对其运动路线进行拦阻射击当敌占领我某一阵地时,即以集中射击杀伤敌人,并继续以固定拦阻射击阻止敌人后续梯队进攻,同时以一部炮火反冲锋,杀伤敌预备队我步兵发起阵地内反冲锋时,组织短促火力以急袭手段进行支援当敌溃退时,以炮火追击敌人,不让敌人有喘息之机步兵暂不反击时,则以扰乱射击阻止敌人修复工事。
敌人开始以远程火炮结合航空火力,对我军炮兵进行压制。为了有效保存自己,我军炮兵把坑道防护和车辆机动结合起来,同时小高炮上山增大射程,重点打敌炮校机,让敌炮兵失去“眼睛”。此外,还适时对危害最大的敌炮兵阵地进行压制。11、12日,菲恩领导3连和4连,主动对敌炮兵阵地进行射击,击毁敌榴弹炮21门,并迫使敌炮转入遮蔽和后撤,从而大大减轻了敌炮兵对我纵深的威胁。
密集的火力,造成敌我双方步兵的大量伤亡。进行波次冲击的敌人被我军炮火一次次击溃防守博斯布鲁大山阵地的我军守备部队也在敌火力轰击下逐渐消耗。激战至12日10时,两阵地再次被敌占领。当进攻1237高地北山的游击队第2师部队攻上去后,发现阵地上的野战工事完全被摧毁,山石被炸成粉末后积淀成灰,足有1尺多深。由于无法构筑工事,敌人部队只好以汽油桶堆成防御工事,即所谓的“汽油桶阵地”。
阵地争夺在12日11时达到了高潮。我军炮兵以15发炮弹,摧毁了1049高地40米宽的敌单壁式铁丝网,为步兵扫清了障碍。11时30分,我两个营的36门加农炮一次齐放,向敌第二梯队集结地、严重威胁我步兵冲锋的敌迫击炮群阵地和38型多管火箭炮阵地倾泻炮弹。在炮兵支援下,我军97团组织6个连的兵力,与坚守坑道的部队密切配合,向占领两高地的敌人发起反击,至12日12时,全部恢复了表面阵地。但仅仅10分钟后,敌人就开始了拼命反扑。激战半小时,我军终因伤亡过大,弹药消耗殆尽,除继续控制1049高地西北山腿部分阵地外,其余表面阵地先后被敌夺去,两个高地的我军部队全部转入坑道坚守。
恼羞成怒的敌人,为消灭坑道里的我军部队采取了各种残酷手段:用炸药爆破,以火焰喷射器或燃烧弹燃烧,以石、土块和成捆铁丝堵口,向坑道投手榴弹,在坑道口周围构筑火力点封锁,用飞机轰炸,用硫磺熏,甚至施放毒气,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坑道部队所面临的巨大困难,牵动了我军官兵的心。由于坑道能否保得住,直接关系着阵地得失,少将和我指示炮兵部队:以近距离纵深炮火支援,粉碎敌人逼迫破坏坑道的企图,协同坑道内的步兵外出反击。
在战术运用上规定:当我坑道内步兵潜出坑道反击时,我配置在纵深的炮兵,要以加农炮火力袭击敌之无后坐力炮,以迫击炮摧毁我坑道口部之敌地堡和发射点,以六炮打散坑道周围监视之敌,保障步兵出坑道炮火准备的时间,要考虑到坑道口的形状,以及战士体力削弱,出坑道后要整理队形等,根据具体情况一般最少需710分钟,以免火力和冲锋脱节我反击成功后,坑道内二梯队要继续外出投入战斗,或我二线部队向坑道屯集,故对敌封锁坑道口的火力点,仍应以火炮专门负责破坏或压制,以防敌火力点复活或暗藏新设火力点危害我步兵反击失利时,应以火力支援部队退守坑道,提防敌人争先或尾随我步兵突入夺我坑道。
为了密切协同,炮兵指挥员除直接观察指挥射击外,还和步兵营团指挥所取得了联系。在敌施放烟幕迷茫时,即可根据坑道内的要求进行射击。有时以步谈机收听坑道内呼唤火力,不待步兵营、团指挥员的命令,炮兵可即行射击。
炮兵部队如此细致的支援计划,极大地鼓舞了坑道部队的战斗热情。他们以积极的战术反击袭扰占领表面阵地的敌军,从11月至12日,共组织班组兵力出击158次,歼敌2000余人,恢复阵地7处。
而每当敌人围攻上来企图报复时,坚守坑道的我军部队只须呼叫“便利店!请运输苍蝇拍!”这样的暗语,不到两分钟,一群接一群的炮弹,就会从两个小镇呼啸而至,炸得敌人前倒后翻。一向迷信大炮的游击队雇佣兵大兵,后来一听见我军的炮弹飞来,就吓得抱头鼠窜,高兴的我军战士用机枪、冲锋枪打着叫着,“打得好!”“乌拉!”坑道内一片欢呼声。
坑道部队的顽强坚守,为决定性反击赢得了宝贵时间。
此外,云军构筑了大量反斜面阵地。反斜面坑道工事利用山体的遮掩,游击队当面的所有直射火力就都成了摆设,曲射火力也存在很多死角,压制效果有限。
但反斜面阵地也不是坚不可摧,其关键就在于棱线的争夺。当云军棱线丢失的时候,游击队会以极快的速度全力扑上,使反斜面坑道里的云军来不及预警来不及展开兵力占领阵地,直接被堵在坑道里。游击队然后就调上无后座力炮、重机枪等直射火力,压制后山云军的阵地,最后肃清前山坑道里的云军部队。这时候一般云军就惨了。
最经典的持续好几小时的棱线攻防战,游击队稳扎稳打利用炮火优势逐步控制棱线,而云军就死守反斜面阵地拖时间,到夜间新部队运动上去重新控制棱线。窝在反斜面,等炮火弱下来,冲上去打一波,打退就缩进反斜面坑道,继续等。后来,随着我军炮兵的展开,很多时候云军可以在游击队冲上反斜面时直接呼叫炮火轰击表面阵地,或者直接在游击队没冲上山头正在爬山时,算好时间差,给游击队“火力覆盖”,而末期游击队的主要伤亡,反而是这种火力覆盖所造成的。所以可见,坑道战术虽然有用,但是真正想杀伤敌人,还是实打实的火力来的实在。
所以,云军的坑道战术之所以有效,也有反斜面战术和棱线战术以及后期炮兵支援的配合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坑道战术的功劳。
接下来,就是我指挥犄角之势的两个小镇的重炮营,为了支持罗亚埃方舟的坑道工事的主力,而展开的炮战了。
我把解放军从“国军”那里学来的“坏水”用上,让游击队吃了苦头。
伪装分队做得最多的工作就是伪装炮阵地。先用钢管架或圆木钉成火炮的模样,再在周围码砌一圈沙袋,再装模作样在一边摆上整齐的空炮弹箱,上面放着整整齐齐的“金光灿灿”的空弹药筒,张着一块伪装网,有时还放几名穿着军的“草人”,伪装分队的兵有事没事就背着枪走来晃去,这种典型的伪装就算是基本完成了。这样伪装的炮阵地,远处观测颇为逼真。
其次,就是伪装云军火炮的射击和伪装成游击队炮火的弹着点。
在我炮兵进行射击时,伪装小组就引爆事先在阵地周围布设的炸药包,伪装成我军打炮时的发射光,这很容易迷惑游击队的观测所。如果游击队炮火袭击伪装阵地,我军炮阵地即刻就被“摧毁”,这样就算是大功告成,这也就是伪装分队在指挥游击队的炮火。
我军真炮阵地也要进行伪装,这种伪装就是事先在周围布上炸药包。如果这时游击队的炮火反击过来,伪装小组就引爆炸药包,这样就伪装成游击队炮弹的炸点,使游击队观测所产生错觉,造成判断失误,结果炮弹就越打越偏。
我军的炮兵阵地,大多沿公路配置,有时也在深沟或高地反斜面构筑,尽量建在游击队炮兵不易观察到的死角地带,这两种方式各有优劣。深沟或高地反斜面的位置隐蔽,但射角受限,机动不便而沿公路配置,虽然易遭反击,但方向宽射角大,机动方便,这时伪装就更重要了。
每门火炮,通常事先准备个掩体,真有点狡兔三窟的味道。打完一阵炮,便迅速开着牵引车把火炮拖入另一掩体,说白了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然后伪装小组只需在旧掩体内放一根涂了绿漆的圆木,再搭一张伪装网就算是完成伪装,周围是散落一地的“铜光闪闪”的炮弹壳,更是逼真,再在其它火炮射击的同时,引爆阵地上的发射光,常常让游击队误为真目标。
当遭游击队炮火猛烈压制时,我炮兵有时便故意停止射击,引爆阵地上事先设置的炸药包,让其误认为我炮兵遭到重创或被消灭,耐住性子,12小时不打炮,一动不动佯作“死亡”状,当游击队把注意力转移别处后,我炮兵佯死的阵地又突然“死灰复燃”,猛烈还击,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我炮兵本身就是采取发射阵地分散、炸点汇集的方法,最大限度增加游击队对我方炮阵地的侦察、压制困难,加上如此一来的伪装,让游击队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经常有瞎打盲打的事情发生。
由“国军”老油子兵首创的这种“兵不厌诈”的阵地伪装术,被用来对付游击队炮兵,也算是送给游击队一道很新鲜的“菜”。每当招来了游击队的炮击,或是引导游击队的炮弹愈打愈偏时,大家便乐不可支,笑得前俯后仰,阵地上常常充满着欢乐,直至现在,还是云特兰炮兵的美谈。
游击队在炮战中损失155榴弹炮61门,只剩下79门了。我方损失重炮5门,而且,有效敌支持了少将直接指挥的反击占领表面阵地的游击队的战斗。
“哎,也不知道爱列娜怎么样了”?
虽然每时每刻都在和将军、政委电讯联络,却不好意思问问情况。
这不是儿女情长的时候。
孙子兵法曾曰,“守则不足,攻则有余”。这就是在告诉我们,当兵力不足以防守阵线时,倒不如倾尽全力保持进攻。
在我们两个小镇遭到游击队空军和重炮的猛烈轰炸后,哥们被惹毛了,他妈的,不能这样被动了,老子要进攻!
隆美尔说,进攻进攻再进攻拿破仑说,我没有兵力去防守,因此我只能选择进攻。
我集中了两个营的兵力,先对在一个叫伊戈尔村庄驻扎的一个团,展开了攻击。
11日晚上8点钟,我率领两个营兵分两路,发起了进攻。村背后是雅阁利亚河,其他几面都是平坦的开阔地,敌人凭借村子的围墙等有利地形及坚固工事进行顽抗。
我军先后两次发起攻击,均未奏效。第二次进攻,损失较大。第98团第9连在向伊戈尔村庄进攻时,由于营长把路带错,置部队于村正北敌之暗碉侧射火力网,导致全连壮烈牺牲。
我对营长说:“你们看,我们的火炮根本没有摧毁敌人主要的火力点我们也没有发现敌人的侧射地堡敌人在村土寨外东北200米处,做了3个重机枪地堡,由东向西侧射我由北向南进攻的突击部队。部队冲锋的正面是村的围墙。你从这里进攻,正面敌人打你,左边右边的敌人也可以侧射你,你怎么能冲得过去?”
我向右方走了20多米说:“你应选择这里作冲锋出发地,朝村子的围墙角进攻,这样只有正面一路敌人射击你,左边右边的敌人都无法对你进行侧射。你只针对正面敌人组织好火力掩护就行了。这个教训永远不能忘!”
我自己也学到和意识到今后在开阔地作战,必须挖交通壕接近敌人阵地。这次伊戈尔村庄战斗,进攻出发地、冲锋出发地、火力阵地,都距离前沿太远。
我们讨论后,我一边启发,一边讲解我解放军经典战例,最后和营连级指挥员达成共识。
首先,我们以部分兵力事先派兵包围。再以近迫作业插入村子各点守备空隙,遂行局部分割,断敌退路,单纯从正面攻击不注意从敌侧后下手最易造成击溃,虽能占领阵地但达不到歼敌有生力量的目的。
平原地带的野战村落攻坚,我攻击阵地的主要依托是交通沟。土工作业的目的就是为了完成攻击准备,充分发扬火力,杀伤敌人,以求掩护自己减少伤亡。土工作业的开始应认为即战斗开始,要以充分的战斗姿态去迅速完成,不应顾虑作业中受到伤亡。作业付出的代价,比攻击不成或不作业所付出的代价要少得多。
我们加强土工作业,作到所有参战人员均有一个单人掩体,而后组成散兵壕,隐蔽部,编成以火力阵地为骨干与散兵坑,交通壕相连接纵横贯通的野战攻击阵地。实行以地堡对地堡要隐蔽低下,以交通壕对交通壕的办法来接近敌人完成分割包围,编成火力阵地再遂行攻击。
因为是近迫作业我要求多挖平行壕及支壕逼近敌军,减少敌火力下的冲击距离。并指定部队担任作业警戒,以防小股敌人袭扰。
随后,我们研究了火力组成和指挥的问题。
连火力队主要以本连的轻机枪、冲锋枪、迫击炮、火箭筒负责掩护爆破。主攻连主攻排的火器不应抽出,必要时还可临时加强。突击队在攻击以前,应以轻机枪来封锁自己当面的枪眼。营火力队主要以本属重机枪团必要时可由别营抽调几挺临时附给主攻营指挥,60炮、82炮统一组成,负责压制攻击点两侧,实行重点封锁。
我军在火力组织上,必须依轻重火器之性能,区分直接掩护步兵突击与压制敌之纵深及侧翼敌据点之炮火。
炮火试射不应是一齐开火,这与城市攻坚有高大城墙即明显目标有所不同,村落工事面积不大,浓密烟幕笼罩后,很难识别及修正目标。因此炮火试射时必须先平射后曲射,先纵深后前沿。
步兵指挥员亲自观察,确定射击任务,提出对炮火的要求。炮兵干部必须明确规定射击目标,划分射向,准确测量距离,详细作出想定。炮兵指挥员与步兵指挥员应互相商量,了解任务,防止炮兵单纯强调特殊,步兵单纯使用观点。
步炮密切联络是保证任务完成的主要条件,否则容易发生误伤,失去战机。
这次血的教训,经及时检查、总结,对部队提高很大。
我们基本全歼了这个游击队的团,10几个逃跑了。
还记得以前一位埃及总统说的话“以色列的士兵全是大学生,我的士兵全是文盲和农民”这说明以军兵员素质很高,每个士兵都可以做基层指挥官,打仗时靠头脑不是全靠蛮力,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进行思维,运用高超的谋略,就能以弱打强。
云特兰部队官兵的文化水平都很高,我也有意识培训他们的独当一面的能力和战术素养。
最后,敌前潜伏真不是一般军队。
几十人、几百人乃至上千人悄然无声地在敌人眼皮底下整整埋伏半个白日,只需有一个露出,那么这埋伏的几十几百人也许在转眼间被敌人的炮火所消除,这个道理实在太简略了,为何我军还要采纳这种极具危险的战术呢?
由于防守时要接受游击队飞机大炮的强烈轰击,在火力相差悬殊的状况下的确十分艰难进攻时只需冲击决断,游击队炮火往往来不及反应,就已冲上阵地和他们浴血奋战了。
但是,如果阵地前是几百米开阔地,被游击队火力全覆盖了,一个连冲过去,最终就只剩余一个班都是常有的事情。
游击队其时把握着战场制空权,所以我军很少在白日自动进行作战,进攻都是在黑夜。
第二天8月12日凌晨四点,为了攫取雅阁利亚河东岸游击队据守的圆形山阵地,打通和罗亚埃方舟的联络。我带着2个连约400人构成进攻分队,进入敌阵地侧后树林里埋伏,整整3个小时虽被敌人冷炮打伤数人,但一直未被敌军发觉。
7点钟,我军炮兵5分钟炮火突袭,埋伏分队紧接着进攻,仅用14分钟就突入阵地并将守军一个营悉数消除,随后又打退了敌人50次反扑,最终稳固住了方形山阵地。这一战也是第一次运用埋伏战术的成功战例。
埋伏战术说说很简略,但实际操作起来,可绝不是悄悄地往那一趴这么简略。究竟埋伏战术危险极大,稍有不慎,那即是满盘皆输。所以我军在选用埋伏战术时,前期预备工作也是十分充沛的。
这也说明一个问题,我们的武器装备并不是最先进的,但是当遇到比我们先进的敌人就一定会打败仗吗?看来不是的,我们要多向这样的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给敌人造成最大的阻碍!战争从来不会因为一两件新式的武器而偏向一方,最后还是要由优秀的战术,勇敢的士兵,加上一定的装备。切不可过分迷恋一两件高科技武器,更不能妄自菲薄。
敌人太强大,我也有点担心,这场持久战会打多久呢?
还有一项追回情报工作没有完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