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七年八月末,一个消息的传来打断了明军继续进剿的计划。
自天启七年五月,皇帝因为划船戏水,意外落水以来,身体便是一天不如一天。
加上皇帝本身也不注意养护,身体上的问题最终在八月彻底爆发了出来。
八月丙申,皇帝已经察觉到身体不适,于是当即诏令信王朱由检入宫,对其以国事叮嘱,同时加魏忠贤族亲魏良卿为太师,魏鹏翼为少师。
显然皇帝已经在为身后事做谋划了,京师及官场上的人都能隐隐感觉到着天下将有大变。
戊戌日,中极、建极二殿完工,本想以此来冲冲喜,希望能让皇帝的身体有所起色,然而却并没有丝毫作用,皇帝的身体肉眼可见的虚弱了下去。
终于在乙巳日,年轻的天启皇帝能够清楚的感知到自己生命的飞速流失,当日便召见内阁、科道诸臣,向他们嘱托以后事。
当然,内容依然是要魏忠贤、王体乾在身后主持大局。
天启皇帝一生之中都动用宦官来制衡文官的势力,临死依然保持着这个思路,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又加封魏忠贤的侄子为东安候。
回顾自己的一生,天启帝朱由校觉得自己这一生也没什么好遗憾的了,当初泰昌骤然驾崩,他以冲龄继位,接手的是自万历末以来已经倾危的大明江山。
这个年不及弱冠的皇帝,在文臣的包围之中,没有选择如同他祖父一般消极的做法,而是果断的采用宦官来压制文臣,事实证明他成功了。
他用魏忠贤来打击日益膨胀的文臣势力,用魏忠贤这把刀子,将那些妄图挑战皇权的文臣全部打成了“东林党”,然而一一剪除。
至于魏忠贤,那不过是他豢养的一条恶犬,想要剪除也不过是一句话的问题。
然而,便是如此,大明的天下在他在治理下并没有好转。
辽东的局面依然岌岌可危,陕西的动乱迫在眉睫,天启皇帝却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但至少,他没有让大权旁落,没有让第二个张居正出现,直到他咽气的时候,他手中依然握着明帝国至高无上的权力......
当然,这样一位少年帝王,这位木匠天子,再也没有时间往历史的答题卡上答题了,他的交卷时间已然到了倒数。
天启七年乙卯,天启帝朱由校在乾清宫驾崩,临死前召见信王朱由检,对他叮嘱道:“吾弟当为尧舜”,然后便溘然长逝。
丁巳日,信王朱由检受遗命登基,以明年为崇祯元年......
历史的车轮缓缓滚过了天启年,正式进入了崇祯年,大明王朝的寿命也正式进入了倒计时。
当然,这些对于局中人来说都是不能察觉的,至少在他们看来,大明虽然有问题,但还远远不到完犊子的地步,便算是洪承畴也只是觉得局面棘手而已,并没觉得大明就要完了。
八月末,朝廷的天使才来到澄城,向洪承畴等宣读了皇帝驾崩的消息,这个消息对于大臣来说都是见怪不怪了。
毕竟通过邸报他们早就得知了皇帝龙体不虞的消息,如今驾崩倒是也不算是突发事件。
不过随着新皇帝的登基,政治上的动作自然是少不了的,各方势力都紧盯着京师,想要看看新皇帝的第一步会是如何个走法,以此来搞清楚自己的站队问题。
洪承畴是率先意识到政局大变的人之一,在跟李昌龄的交谈中,他甚至大言不惭的说道:“魏阉用事至此而终。”
这话可是相当犯忌讳的事情,要知道魏忠贤势大,排除异己的手段那是一套一套的。
李昌龄听洪承畴这么说,都不禁觉得一阵毛骨悚然,连忙摒退左右,询问洪承畴何出此言。
洪承畴的理论倒是简单,直白的来讲就是说,当初天启之所以用魏忠贤,不过是因为年幼无法以权威掌控朝局,这才有了重用家奴平衡文官的打算。
但,归根结底来说,魏忠贤不过是皇家的家奴而已,手里没有兵权,根本掀不起大浪,生死也是由皇帝一言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