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人缘挺好的嘛,好多女生和你合影。”
不多吧,大部分我都没发。何华心里嘀咕。
“可能是因为我现在很少回学校,好不容易见一次,所以她们才找我合影,不过都不熟,以后应该没什么机会再联系了。”
何华本能的嗅到了一丝危险气息,大脑疯狂转动,然后装作不在意地说道。
“是吗?”刘一菲语气中满满的怀疑。
何华听见这话突然灵机一动:“不信你回来监督我。”
“呸,谁要监督你,我干嘛要监督你。”刘一菲俏脸微红,灵秀之中自有几分妩媚。
何华厚着脸皮继续说道:
“你是我好朋友啊,监督我,不让我犯错误不是应该的吗?”
“哼”刘一菲嘴角勾起,明眸横了何华一眼:“我可没那功夫,我要看我的剧本去了,拜拜。”
这就要结束了?才多久啊?何华赶紧挽留:“别啊,再聊一会啊。”
但刘一菲没有丝毫停留,直接挂断了视频。
虽然只聊了一会,但何华还是有种想哼歌的冲动:我得意的笑,得意的笑。
接下来的几天何华就带着笔和本参加了剧本的研讨会。
剧本的首要问题是人物。
何华在参考了多部与之相关的影视作品和运动资料后,在原作的基础进行了小篇幅的修改,并且添加了部分标签化人物:
比如运动前期增加的罗加伦、段锡鹏、匡互生、方豪等等
后两者还好说,他们后期履历都比较简单,主要从事教育行业。
前两者则在GMD中担任过要职,所以专家领导提出了意见。
何华认为至少在这个自己描述的这段时间里,他们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
并表示运动过后,这些人基本没有再出现过。
专家在一番讨论过后,还是做了部分删减。
还有后期的张特立,部分内容也被划掉了。
剧情方面的疑问就更多了:
“这样写胡适之是不是不太好?”
“您觉得哪里有问题?”何华拿着纸笔凑上前准备记录。
“你不用记,不用记,我就说说我对这个人的看法。”
“好,您说。”何华放下笔认真倾听。
不认真不行啊,惹恼了人家,人家说不给你过,你有啥办法?
“首先啊,胡适之这个人,他是一个性格非常温和的人,当时的人提起他都会以‘胡适之是我的朋友’为荣。”
“所以你这个剧本中多次出现他和守常先生、仲甫先生争辩,这是不符合实际的。”
何华点了点头,刚要出言解释,人家领导又说了:
“其次,胡适之这个人啊,并不爱他的妻子,他不止一次的发展婚外情,P妓,还试图和发妻离婚,所以你这些描述不太准确。”
“还有.”
何华等他说完才开口解释道:
“老师,是这样,您知道这段历史大部分是在思想上的争端,而这些思想绝大部分又是通过文字、文章表述出来的。”
“正常通过镜头很难将这种文化上的碰撞传递给观众,所以我就想通过人物语言上的对立,间接阐述这些历史人物的思想。”
“这种大师对话,火花四溅的场面想想都让人向往。”
“所以我才做了一些小小的艺术加工。”
50多岁的领导最后还是被说服了,没有再继续纠缠,何华顿时松了口气。
这样的事情这些天已经发生了好多次了,这种还是好的,至少人家真懂。
有的领导不了解某个人物,马上让你拿相关的资料过来,然后要等他研究过后再审稿,这就很操蛋了。
不过没办法,题材敏感就是这样,慢慢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