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5章 来了(2 / 2)华娱之我的从艺生涯首页
最新网址:m.paowxw.com

再加上他们和何华之前的矛盾,有理由怀疑这次是他们在操作。

当然也有可能是同期的那几部电影的出品方在搞事,反正目的都是一样。

为了在关键时刻搞臭何华,不让《那些年》拿到好的成绩。

“现在就没有办法解决这件事吗?”何华捏着眉头,连续两天大夜拍摄,他有些精神不济。

黄兰最近对这群水军也很头疼,主要这群人也不诋毁你,贬低你,让他们想告都没法告,感觉有力无处使:

“新浪微博这边答应帮忙禁言,对一些用户进行限制,但其他像论坛、贴吧、博客这边不太好搞定。”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这群水军披着何华粉丝的外衣去搞事,最后一切后果都要何华承担,这就很无奈。

尽管何华微博和博客都在澄清最近的事,表示有人在故意搞事,不是他和他的粉丝做的,但丝毫没起到什么作用。

眼看着舆论风向越来越不好,已经有人开始厌烦何华这个名字,开始抵制电影《那些年》。

2月5日,何华发表了一篇长文在新浪微博上,内容主要就是几个方面:

首先,回顾了一下这次事件,从开始登上各种媒体做电影的宣传,到后来因为好莱坞收购剧本出圈,获得一些热度,然后就有人开始浑水摸鱼,收买水军、媒体对他本人进行捧杀。

这里何华表示自己几斤几两他心里清楚,从没有把自己看的多重,甚至自曝自己剧本的缺点,比如文学性、思想性就差很多,尤其是跟其他前辈相比,他列举了述评、刘震云、刘恒、邹静之、刘和平等前辈的作品。

对比完又继续说回这个事,这些水军以他粉丝的名义开始到处批评这个、嘲讽那个,煽风点火,为的就是让广大群众在这一系列事件中对他感到厌烦,从而抵制他的电影。

何华用比较泄气的语气表示:

“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难道要和他们一样给水军钱吗?那不成‘保护费’了吗?我们做不到。并且也无力扭转自己在黑粉心中的形象,所以他们成功了。”

“只是请不要得意,这种手段终究是上不得台面的,好的作品、用心的作品永远不会被埋没!”

哀兵必胜,先吸引一波路人的好感再说。

说完这些他宣布从即日起,不再使用微博以外的社交平台,并且会联合微博官方开启粉丝实名认证,认证后不仅会有专属的粉丝昵称、等级,未来还会有粉丝圈子(超话)等功能方便大家与偶像沟通。

这些是何华他们连续几天视频会议讨论出来的办法。

通过这样的双重认证,提高准入门槛,水军最害怕的就是暴露身份,而且依赖低成本大量注册账号,现在实名认证一出,再加上粉丝认证,短期内水军就不能再像以前那么嚣张了。

实际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水军这东西非国家大力整治是解决不了的。

何华这条微博一出,倒是让无数人相信了之前那些人真的和何华没关系,毕竟因为他们,一个经营了三四年,点击量上亿的博客说放弃就放弃了。

同时陆续有人开始为何华发声,比如张国力、兰小龙、高满堂、王智文、辛百青朱园园等人,说他性格很开朗,不是那种故意挑事的人,希望大家不要被别有用心的人影响到。

只是你以为这件事就这么结束了吗?并没有。

2月7日,在《那些年》的首映礼上,当到了互动提问环节的时候,有媒体直接开始攻击性的提问:

“何华,作为编剧,你如何看待代笔和挂名这类行为,不觉得这是抄袭、剽窃吗?”

看何华皱眉,主持人想要转移话题,只是现场的媒体太多,闪光灯一片,让他有些发怵。

何华没纠结,他猜到了这个记者的用意,他只是考虑该怎么用词:

“代笔是个蛮古老的行业,甚至有人说,有了文字也就有了代笔。”

“代笔的作用有很多种,有时候,代笔的责任只是润色编辑草稿或基本完成的手稿,而书籍或文章的框架、创意和主要文字来源于责任作者本人,这些在你们这个行业应该挺常见的吧。”

那个记者表情有些尴尬。

“还有代笔是需要根据作者提供的思路和经历,完成主要的创作任务。”

“这在编剧这个行业很常见,主创编剧写出大体框架,然后找人填充细节,我想你问的应该是这个。”

记者小姐见不得何华这样淡定,继续言语犀利的追问道:

“您不觉得这在剽窃他人的创作成果吗?付出远超出您付出的精力和时间,却连个署名都得不到!”

“还有,我听说在您的公司,所以编剧想出头,必须写个你满意的剧本挂您的名字,才有机会,《蜗居》就是这样来的,是真的吗?”

这句话说完现场一片哗然,有些人可能是第一次听说这种事情,立即兴奋起来,但这类人很少;大部分人早就熟知这条潜规则,只是没想到会有人选择用这个作为攻击人的武器。

还别说,让不熟悉编剧、作家行业的观众听到这些话,很可能会把何华当作剽窃他人成果、以权谋私的小人。

民众很吃这一套,因为何华公司的那些编剧员工和何华比起来,那是标准的弱势群体,所谓谁弱谁有理,这事就是何华不对,他一定是在恃强凌弱。

同情弱者是人的天性,这种固有观念不好打破,所以何华如果今天处理不好,那明天估计就要声名狼藉了。

何华突然想好好聊聊这个事了,他示意大家安静,然后让舞台上的人先下去,好像做手机、电脑新品发布会一样,开始了自己的演讲:

“其实这位记者这个问题提的很好,我之前大一也有这个疑问,我们有能力写出好的作品,干嘛要署别人的名字呢?我们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东西全成就了别人,这怎么能行呢?”

“后来,我心甘情愿的舍弃署名权,知道为什么吗?”

台下众人摇头。

“因为署名的话干的活基本上就是义务劳动了,新人嘛,谁会给你那么多钱,给你个机会就不错了。”

“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这还不如拿一笔钱有意义,因为我要生活!”

“真的,这一行新人太难冒头了,跟写作水平无关!就像《潜伏》,如果当时不是我已经有了名气,没人会正眼看我的,说不定我现在也在哪个角落帮别人代笔呢。”

又是一片笑声响起。

“再说说《蜗居》这个事,其实我也挺苦恼这个事情。”

“你们要知道,对于大多数投资人来说,剧本的好坏并不是他们决定投资与否的必要条件,不是核心,也不是重要的衡量标准。”

“绝大多数编剧,他们的话语权相对较弱,一般剧本买出去,最后成什么鬼样子他们也不在乎,即便在乎,也无能为力。”

“因为谁都可以动他的剧本,不懂行的投资人、导演、演员、甚至是制片人,只要在剧组稍有点话语权都能当编剧。”

“可是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啊,真的可以这样吗?”

“《蜗居》挂了我的名字,先不说经济上的利益,就说变动,滕导后期想要修改剧本,我说不行,这才有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版本。”

“另外,你也可以打听下,《蜗居》之后,圈内人都知道了他们几个编剧的名字,这才有了《浮沉》,以及接下来的《番号》。”

“这一行没大家想的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