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在朱元璋的心中,一直有一个“天子建国,诸侯立家”的美好理。
因此,他除了给予宗室丰厚的经济待遇,还给了宗室许多封地和特权。
分封在各地的藩王人人都有一大片封地,在这片封地,藩王们不但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还能节制地方的大员。
分封,乃是旧制。
朱元璋并非不知分封之弊,更晓明历史分封之乱。
过去史家对七国之乱的评述,他不以为然,这当是他之所以大行分封的又一原因。
朱元璋认为,七国之乱绝非分封制度之弊端导致,更非儒臣所言错在七国。
七国之乱的根源在于天子薄情寡恩,不知敦睦九族,轻易黯削诸侯土地,故酿成战事。
朱元璋由此告诫皇太子朱标要隆亲亲之恩。
朱元璋虽然大行分封,但对分封产生的尾大不掉,威肋、皇权的弊端并非全然无虑。
因此,在分封诸子的同时,各种训诫及防范措施也在同时进行。
再加,大明初立之时,形势严峻,他老朱也不得不采取分封制。
明军北伐,虽然大退蒙元,收复汉地。
但明军未能将退回漠北的北元残余彻底歼灭。
而未能彻底歼灭北元残余的结果,就是蒙元皇朝虎踞漠北,复辟之志犹甚。
始终对中原虎视眈眈,大明的外部形势很不乐观。
况且大明国都在南京,这个位置其实并不理想。
南京位置偏东南,对北方鞭长莫及。
因此唯有分封藩王,才能够将他的统治覆盖中原。
可此时,朱元璋万万没想到——
自己看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恢复分封,在日记主人的眼中却是为大明皇朝早夭埋下了祸根。
一时间,朱元璋盯着台的墨色图册,面色复杂。
大明皇朱元璋是草莽出生之人。
他为人随和,是一位非常善于倾听臣子谏言的君主。
他反复端详着墨色书册给予他的那些答案。
朱元璋心中笃定——
倘若是按照这个轨迹发展下去,这一切都是极有可能的。
这一刻,洪武大帝的面色变得无比难看。
正当此时的,墨色书册之再次了新的话语。
【恢复分封制只是明皇之过其一。】
【此乃是制度的隐患。】
【更为恐怖的是思想禁锢。】
看到这简简单单几句话,朱元璋却是一阵眼角狂跳。
什么?
这只是其一?
居然还有?
我滴亲娘嘞,再这么下去咱在后世都要被骂成昏君了!
此刻朱元璋对自己“千古一帝”评价感到有些汗颜。
所幸他心一横,坐了下来,眼睛死死盯着墨色书册。
咱老朱倒要看看,你还能说出个什么所以然来。
【对于八股取士的推广,乃是洪武之过。】
【大明皇朝开创早期,大明皇规定“八股取士”,明令科举专以朱熹等所注的《四书》《五经》为考试标准。】
【而八股取士也成为了大明皇朝日后思想的枷锁。】
“八股取士?”
看到此处朱元璋忍不住瞪大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