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皇朝。
御书房中。
自从一次,朱元璋提问了【大明是如何灭亡】的问题之后,他已经很久没有提出过新的问题了。
因为他在反复观看着次问题的答案。
里面蕴含的信息量对他而言,实在是太大了。
有太多的问题,值得他去思考。
未来的走向,大明的国运。
这些都是问题。
然而,无论如何他也想不通。
为何朕此刻手中的大明到了后世君主的手中,就只剩一堆烂摊子?
在自己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终于,朱元璋没有按捺住好奇心,写下了问题。
【朱允炆在位时发生了什么?】
...
国子监中,朱明正在以剑气淬炼身躯。
只听嗡嗡的一声!
这个如此特别的提醒音,让他喜眉梢。
哟!
来活了!
一看问题,好家伙,问朱允炆的!
果然这个问题是按系列出的!
很快,朱明就在日记作答了。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很快便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其中最重要的措施便是,削藩。】
【建文元年,在兵部尚书齐泰、东宫伴读黄子澄、翰林学士方孝孺等人的建议下,朱允炆开始削藩。】
【短短两年时间,便有五位藩王被贬。】
什么?
看见这句话朱元璋猛地站了起来。
气得胡子不停颤抖,一字一句,咬牙切齿:
削藩?
刚登基就削藩?
你以为是新官任的三把火?
人家那是一种恩威并施的手腕。
而朱允炆却是一下子把这些藩王得罪了个遍!
混账!
齐泰、黄子澄、方孝孺......
这些人也是一等一的庸才!
居然让他的皇孙误入歧途!
这时候正在回答的朱明心中也忍不住感叹:
这几个家伙的确是祸患!
要知道,在朱元璋在临死前,秘密召见驸马梅殷,仔细叮嘱梅殷辅佐新君。
可实际,朱允炆却把三位儒家老师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当做心腹,他们用不同的儒家思想去左右着朱允炆。
黄子澄,是一位在儒家中举足轻重的大师,如今也深受洪武大帝的赏识,担任着朝廷要员。
朱允炆台后,立马就任命黄子澄为翰林学士,并参与国家政事。
有一日,朱允炆问黄子澄说到:
“诸叔各拥重兵,何以制之?”
黄子澄回复说:
“诸王护卫兵,才足自守,倘有变,临以六师,其谁能支!”
到了最后,黄子澄以周亚夫平定七王之乱的典故,来鼓励朱允炆。
问题是,周亚夫的强项,正是朱允炆的弱项。
以周亚夫的事迹来鼓动朱允炆削藩,显然是不厚道的。
这不就是纸谈兵吗?
偏偏朱允炆本来就有削藩之意,老师的鼓励更是加大了他消藩的砝码!
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