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行辩经大会的地方在新修建的太学聚贤殿,聚贤殿的大小与未央宫皇帝举行朝会的大殿小不了多少,形状外廓呈正方形,内廓呈圆形,大殿高度大概有五米,分为两层,中间有一个圆形石台,大概一米多高,石台四周有石阶方便演讲者上台。
四周以石台为中心,陈列着草蒲团,在坐南朝北处,有一处突出的阁台,上面是专门为皇家或尊贵之人设立的看台,汉帝和他的家人都坐在上面,此外还有特邀嘉宾,白公白卿和其子已经贵为九卿之一的郎中令白骏。
聚贤阁座位有上千,此时只是坐满了一半,但这一半人几乎聚集着整个大汉最聪明的人,如果损失了,整個大汉甚至于诸夏文明都会停滞五十年之久。
叔孙通起身走到大厅中央向着四周行礼,然后朗声道:
“我之学问,皆源之《春秋》,然此《春秋》非彼《春秋》,我先给各位阐述一下儒家的传承吧!如今世上所有的各家各氏的《春秋》都是给儒家先圣孔子所著的《春秋》注释,原因是孔子所著太过深奥,非天资聪颖之人或有大儒言传身教不可入门。
其大致分为四派,有我所学之《谷梁春秋》由儒家先贤谷梁子谷梁赤,根据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的子夏教导后所注;有《白氏春秋》由儒家先贤白子白师所著;有《公羊春秋》则是由儒家先贤公羊子公羊高所著;
还有《左氏春秋》这部书有些特殊,非是儒家先贤所著,而是儒门弟子借助春秋时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史书,总结编撰而出。这大概就是我儒家的几家传承。
而我《谷梁春秋》主张尊王,王者,民之所归往也,即天下之民心都归服于天子,天下才能大治,才能使天下之民循其礼,教之仁。
因此天子应该是世人的榜样,世人应该都遵循天子的行为为自己的准则,故而不应当限制天子的行为,因为天子是民所推选,其行为自有规律,自有道理。
其次天子也应当体恤庶民,不能轻易的发动战争,故人言,牵一发而动全身,只要战争一起,民赋徭役必然增多,民生必然多坚,故而天子应当重民生而轻战事。
最后我谷梁派重视宗法之情,效古而预今,只有家睦,业才能兴盛,而天子更甚,只有兄友弟恭,为天下做表率,皇室能够稳固,天下又怎么会混乱呢?
而想要家族和睦,就要修仁,即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一切皆有礼可循,一切皆有礼可依,做父亲的有做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有做儿子的样子,为君就要君王的样子,为臣就要有臣子的样子。···”
叔孙通巴拉巴拉的说了一个时辰,终于是将自己的政治理念和学派优势说完了,下面的很多人不断的拍打着蒲团旁边的木地板,大喊着:“彩!”
就连汉帝也十分高兴,虽然其中有些观点不认同,但是大多数还是深得汉帝之心,于是也不断拍打着旁边的地板,为自己的老师叫好。
第二位上场的是郑石,是研究《白氏春秋》的大儒。
上台照例向着四周行礼,然后道:“适才,叔孙先生已经将儒家的传承说的很清楚了,故而我就不再在这里过多阐述,大家都知道,我修的是《白氏春秋》,那我就讲讲《白氏春秋》。
《白氏春秋》是儒门先贤白师所著,白师是先贤白庭之子,父子二人都师从先师孔子,是我儒门中不多的父子皆师从孔子的弟子。
孔子著《春秋》之时白师子和白庭子都在,故而他们都是最接近孔子思想的人,这么说我想没人不同意吧,其次《白氏春秋》中融合了大量的真实发生的事件,这都得益于白氏百千年的藏书,这十分有利于普通人理解先师孔子的理念。
另外,因为白子父子二人身份的特殊,学习《白氏春秋》的儒门弟子可以在白国之内运用所学,而无须如同其他儒门弟子一样,四处求仕反而屡屡碰壁,结果不能积累很好的实践经验。
反观白儒弟子则不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白儒弟子在白国内积累了十分深厚的治政经验,因为有白氏在秦时,拼尽性命保护下来的典籍和书札,故而也有着天下最完善治政体系,不会显得稚嫩。
下面说说我《白氏春秋》的主要观点,即君要仁,民要仁,我派先贤孟子所著《孟子书》其言,民贵君其次,不管天子是否同意,这天下是有无数百姓汇聚起来的,这是事实。
故而引伸了,作为君主对下要轻徭薄赋,要解放百姓,要让百姓吃得饱,穿得暖,如此,这个国家将无人可动摇。
其次,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同意叔孙先生的一部分观点,我们认为家庭要和睦,这对于天下十分重要,而我们并不过分强调男主人的重要性,我们认为女主人的重要性也是一样。
这点可以从历代白国国内的现状,以及如今朝歌的繁荣可以证明,我们认为女主人在家庭中的地位与男主人一样重要,特别是一个是否优秀的女主,能够决定这个家族或家庭是否走向兴盛和衰落,古有言:日月同辉,独阳不生独阴不长。
对于诸夏与外夷的关系,我们主张内王外霸,即国君对自己国家的子民,应该实行王道,要将子民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待;国君对待外夷,应当实行霸道,要将他们尽力压制住,然后以教化他们,如果他们不同意教化,再给以教训,直到他们同意我们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