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理应来说,不是他哥先被召见的吗?
他们兄弟可是一起被打包带来京城的!
“臣……参见陛下!”
怀着满肚子的不解,王象晋跟着内侍转到朱由检跟前,紧张的叩拜行礼。
朱由检随即将他扶起赐坐。
王象晋得了皇帝如此亲切的对待,更觉有大事临头,只敢半个屁股搁在椅子上,随时准备着重新跪下。
“先生不用紧张,朕今日召先生前来,乃是有事相求。”
朱由检看出了王象晋的坐立不安,便微笑着安抚。
“来人,请先生吃茶!”
对于这位善于农学,也被后人记载为“急公好义”的长者,朱由检不介意对他温柔一点。
毕竟以明末虚华的作风,还能出一个研究农作物的士人,属实是歹竹出好笋了。
“国家多难,百姓艰辛,朕亦日夜忧伤……”
“尤其陕西方面,当地官员连连报奏,要么是天灾了要钱赈灾,要么就是边军缺饷要钱安抚,朕真怕哪天就来个消息,说陕西被连年的天灾人祸逼到造反了!”
朱由检先是温和的与王象晋问候了一二句,随后拍案而叹,说出了自己要王象晋做的事。
“朕听闻先生研究过海外传来的良种,名为甘薯,产量不凡……若是推广到陕西这等民生艰难之处,只怕要活民无数!”
朱由检思考过了,国朝百年积弊是避无可避,日后天下必然要板荡一回,可即便如此,能拖就拖也是好的。
延迟个一两年,那自己就能做更多准备。
而陕西那边,的确天灾人祸不断,百姓受苦都能用三代四代来算了,史书上提到的,日后灭了朱家天下的闯王李自成,也是出自陕西。
“闯王”一出,陕西方面当即云集影从,可见当地人日子过得有多么艰难。
神州百姓从古以来便是能吃苦的,要不是真活不下去了,谁会想着造反?
朱由检做了皇帝,一是不能容忍老朱家的天下被人夺去,二来也的确要抚慰一下饱受痛苦的治下子民。
王象晋听完了皇帝的要求,顿时激动起来,连称“圣明天子”。
作为一名农学家,王象晋怎么可能看不出来甘薯这等神物对百姓的意义?
如果甘薯不好,那盘踞海外的红毛夷人怎么可能下严令禁制他人带着甘薯走出自己的地盘!
哪怕甘薯种子还没有经过后世的培育,产量没有后世那么高,还存留着天然携带的一些小问题……
可在这多灾多难的年代,能吃、相对高产、种植方便,就足够让百姓奉为神物了!
但在神州推广这种农物,又不是百姓说了算,
得看上面官老爷和地方乡绅的意思!
对江南地区的大部分官员和乡绅来说,甘薯并不是啥太好的东西。
他们想吃饭,自然能吃上白米白面,山珍海味也是饭碗里的常见物,用得着吃那土里土气的玩意儿?
至于百姓吃不上饭挨饿?
那又关自己什么事?
百姓没饭吃还好呢!
那些贱民吃不上饭就得求人求财,到时候自己还能低价买了对方家里的地跟人,把祖上传下来的基业又给扩张一番。
掌握大量资源的官僚士绅不想做这种事,才使得已经传入大明几十年的甘薯只能迟滞在东南沿海几处地方,靠着时间和百姓自发的行为进行扩张。
如果没有后世的知识,从小生长在北方宫廷之中的朱由检,也不知道世间还有这样的好东西。
搞笑的是,
甘薯土豆玉米这些海外良种在神州的大范围推广,还得等到鞑清把天下士绅砍了一半后才顺利起来。
王象晋虽有个总督哥哥,但在明末动乱的朝局之下,也只能勉强自保,在自家院子里研究下神奇的甘薯。
如今皇帝主动提出要全力支持甘薯推广,王象晋如何不感动。
他也是个传统士人,怎么会不愿意自己所学的东西,得到别人的认可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