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大明朝的党争已经十分激烈了,各路大臣自己都撕的不可开交,恨不得攻击到敌对党派的八辈祖宗。
结果神宗为了立自己真爱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还亲自下场,和大臣展开了一场比世宗时大礼仪还要激烈的君臣之争,使得政治斗争变得更加恐怖和不受控制。
《神器谱》的作者赵士祯不幸中招。
其原因还是因为他为了报答神宗的“提拔之恩”,费尽心血写成并献上的《神器谱》。
因为当时随着国本之争的扩大化,上至皇帝下到臣子,大家都已经撕疯了,郑贵妃身处后宫,也在替自己努力争取未来太后的位子,由此,国本之争进入了“妖书案”阶段。
妖书妖书,
顾名思义,就是跟书有关。
而那作为源头的书名为《忧危竑议》,本是替另一本宣扬贞洁烈女之书《闺范图说》写的跋文,就是提到了“嫡庶有别”“废长立幼”等当时的关键词罢了,就差指着神宗跟郑贵妃的脸骂他们不识祖宗法度,要扰乱国家根本了。
神宗大怒,但由于郑贵妃的确在这件事中做了些手脚,比如说改编了下《闺范图说》,替自己搞宣传立人设炒热度等等,不好太过追究,捏着鼻子把这件事轻描淡写的压了下去。
结果万历三十一年,又爆发了第二次妖书案,比起第一次还要直白粗暴,其文虽简,却在政坛上掀起了轩然大波,神宗不再遮掩,直接下令彻查,但幕后黑手藏的好,一时之间并没有抓到人。
可皇帝都气成这样了,东厂锦衣卫还有京营等机构一起下场却没能抓到幕后之人,能交差?
怕不是要掉脑袋!
于是特务们也开始疯咬起来,看谁都像是写敏感信息的,当时京城里会写字的都成了他们的怀疑对象。
赵士祯当时正好写了《神器谱》并献上去,成功被这大屎糊了一脸。
就你写书是吧?
能写这军事方面的,是不是就能写政治方面的?
我看你字写的还不错捏!
赵士祯因为这场飞来横祸,变得精神错乱,最后抑郁而亡,写的书也直接被禁,难以流传。
后世能够得知这本书的存在,还是因为明亡之时有一批学者匆忙带着一堆书跑路到了日本,然后再从日本出口转内销来着。
另外提一句,国本之争的主角之一郑贵妃,至今仍然存活,还待在皇宫的某个角落之中。
朱由检得知此事后,只觉大为可惜。
大明朝数千万人,哪怕万里挑一,也能选出不少人才来。
只奈何上位者无用,以至于无数英才被埋没。
而亲身经历了赵士祯事件的刘若愚还对朱由检指出,赵士祯之所以被牵扯进来,是因为当时神宗初看,的确有意按照赵士祯的提议进行一波军事改革,更新一下大明朝的火器设备,结果就动了某些人的蛋糕——
改革,
得要钱啊!
账面上有钱,不代表仓库里真的有这么多钱啊!
那些钱都在某些官员的兜里,距离平账就差一次“火龙烧仓”了!
于是为了不让自己侵吞国家财产之事暴露,那些官员便撕咬起来了赵士祯和其他有关之人,最后成功掩盖了过去。
赵士祯改良的诸多火器,最后也就制造出了几个便宜又好用的,用来糊弄皇帝。
毕竟神宗的确关注过,一个都不做的话,反而不妙。
对于这种不正常的政治生态,朱由检也只能良久沉默,然后就下旨把宫内负责铁器火器制造的兵仗局给狠狠查了一遍,然后补发了兵仗局中工匠被拖延多年的俸禄,并下令提高其待遇。
工部那边,由于烂账太多,又是六部之一,不好太过猛烈,朱由检只能将之挪后些许再去整办。
因为跟内府兵仗局制造的火器比起来,工部做的还要差,其中问题可想而知。
而兵仗局为皇帝私有机构,朱由检把人抓出来全杀了,也没谁能说什么。
于是经过一番短暂清洗后,朱由检就让王承恩去负责落实《神器谱》中的火器制造工作。
王承恩虽然属于外行领导,但好处在于其的确忠心。
在朱由检明确表示出对火器的重视后,他也不敢不用心。
而兵仗局那边,本身就是个军火制造处,上面的垃圾领导被撸了,工资又发到位,皇帝还给工匠们画了大饼,说一旦研制出好用的火器,就给他们官做,一时之间工作积极性大为提高。
虽然没办法在短时间内就把《神器谱》上的数种火器大批量制造,但给皇帝弄几把精良的鲁密铳还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