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栏山在顺义,明朝时候那边就设立了递铺,繁盛时候也有百家商铺。
清朝时候牛栏山的酿酒业就成熟,当地有不少酒铺酒坊。
这徐老头家不是大酒坊就是自家的小作坊。
自家种地收粮酿酒赚点补贴。
当地本来就有不少酒坊,他这种自家小作坊想要存活,想要赚钱,就得辛苦跑远一点。
这不老徐头就跑四九城来开发市场来了。
胜在价格实惠,四九城的小酒馆挺喜欢用他家酒的,可也败在是个小作坊。
那些大酒楼压根就不收他们这小作坊的酒。
今儿他按日子给这四九城里长期合作的前门酒馆送酒,正打算回去呢。
就瞧见那关了大半年的顺德楼开门儿了。
这就来看看能不能给自家拉点生意。
徐老头自报家门。
何雨柱还真听过牛栏山,后世的牛栏山二锅头名气可不小。
干销售多要陪酒,没穿越前何雨柱还查了不少酒厂的资料。
他都还记得牛栏山是52年建厂。
更记得小女人里的大女主徐慧真就是牛栏山人,而且家里也是酿酒的。
何雨柱下瞅瞅这自报家门的徐老头。
徐老头见他目光过来,有些不好意思的整理了一下自身不咋干净的衣裳。
赶紧说道。
“小老板您别瞧我穿的邋遢,我家的酒却是一点不差,是顶好的二锅头,纯粮食酒。您要不信,我这还有一葫芦,您尝尝。”
徐老头说着就要去下腰系着的酒葫芦。
他也是个老酒鬼了。
就是因为好这么一口,当初酿酒就没想过赚钱,就是为了满足自己口腹之欲。
“大爷你别误会,我没瞧不起你酒的意思。牛栏山的二锅头我听过,康熙时候你们牛栏山的黄酒、烧酒就远近闻名,《顺义县志》里面还有记载。
你说的二锅头我也了解一些,以高粱为原料,稻皮为辅料,麸曲或糖化酶、酒母为糖化发酸剂,并以升香酵母增香,经固态发酵、清蒸、清烧、掐头去尾定期贮存而成。”
徐老头愣愣的把酒葫芦递过去。
何雨柱让小丫头洗了个酒杯过来。又给自己从酒葫芦里倒了一杯酒水出来。
“酒液无色清亮透明,”何雨柱端着杯子小酌一口,“清香芬芳、清雅柔和、口味醇厚、酒体谐调、余味长。”
说着朝徐老头比划个大拇指。
“是顶好二锅头。”
一旁小丫头见自家傻哥都把这东西夸出花了,扯着傻哥的裤腿,伸手要,“哥,哥你给我喝口,我也尝尝。”
徐老头见自家酒被一顿夸,脸都笑烂了。
“哟,老板还是行家,这词我都没想到。”
“老板一看就是个文化人吧?等下能帮我把那些词儿都写下来吗?我拿回去把它记住,今后给人介绍也有的说。”
瞧瞧,还得是文化人啊。
那一口说出来,听着就美,哪像他们这些庄稼汉,要他夸自家酒就只知道两字儿。
地道。
何雨柱先是把小丫头赶一边去,“去去去,这是酒,又不是糖水,你小丫头一个,喝什么喝啊。”
随即又笑着对老徐头说着。
“这事不急,大爷你不是要推销你家酒水吗?来我们过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