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政顿了顿后,给史辉消化的时间。
然后才接着往下说:“然后是乡试,又称为大比、秋闱。乡试三场,分别在八月初九、十二日、十五日。全国录取总额为一千人至一千二三百人。”
“到了这个级别,已经是真正的国之精英了!”
闻言,史辉点头认可。
毕竟举国下,才录取一千多人。
相当于十万人取一!
如此悬殊的比例!
想想就残和激烈!
因此怎么说都不为过。
其实秀才那个级别就已经是非常牛的存在了!
这可不是现代多如牛毛的大学生能比的。
从数量、特权待遇等等方面考量,想来什么博士都没资格碰瓷。
“再然后就是会试、殿试。”
“会试三场的内容与乡试一样,我们大乾每科会试录取进士约二三百人。会试正榜以外一般还有副榜。录入副榜的举人虽不算进士,但可以授予学校教官或其他较低级官职,或吸收入国子监为监生,获得国家一定的俸禄。”
“殿试则是科举的最后一级考试,殿试内容试时务策一道,试题由内阁大臣预拟数种,临时呈皇帝圈定。殿试一律不黜落,只排定名次。状元、榜眼、探花等前三名列为一甲,算是进士及第;第二甲若干人,算是进士出身;第三甲又若干名,算是同进士出身。新进士和殿试官员在礼部享受御赐“恩荣宴”。宴后陆续进入封官任用阶段。一甲的三名进士一般授予翰林院编修等清要之职,其余进士往往还要进行一次馆选或朝考,然后结合殿试名次,分别授予官职,优者亦进入翰林院。”
说到这里,贾政眼中满是羡慕和遗憾。
只因他本来也会科举的。
不料代善临终时遗本一,皇因恤先臣,遂额外赐了贾政一个主事之衔,升了工部员外郎。
这对他而言是一种莫大的遗憾。
靠自己本事靠科举。
和恩赐的官职,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起码那些文官们内心里就很瞧不贾政!
认为他靠的是祖宗而不是自己。
...
......
“在神京之人,可以在本地考即可。”
“像童试,在我大乾随时可以考,而院试的考核,则是在下个月。”
“不过想要参与考试,需要先入学。”
“二叔祖您现在定居神京,可以直接入学国子监,然后在国子监考试即可。”
“我回头就令人安排您入学一事。”
贾政说。
朝中有人就是好!
国子监可是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
前边说了。
一般来说,普通人需要闯过三关。
成为童生、秀才,再参加会试,成为举人才有资格吸收入国子监为监生!
而要知道。
监生可以直接做官!
另一种办法。
则是像贾政所说的那样。
只能够拼背景了。
各朝各代要求不尽相同,唐朝规定太学生限文武官员五品以子孙、取事官五品的期亲,或三品的曾孙,以及勋官三品以有封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