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在继续。
两个小男孩之间的互相恶作剧,妙趣横生,在电影院中引起了一阵又一阵笑声,不仅有小孩的,还有大人的。
随后,剧情来到了第一个小高潮处。
麦克和贝克打扑克分高下,各自都压了自己的零花钱、玩具、漫画书,这一段是分别拍摄后拼接起来。
马丁一人分饰两角,将麦克的趣和贝克的傲娇演绎的淋漓尽致,如果不是同一张脸,根本看不出这是同一个人。
凯文·托马斯惊呆了,半晌后才回过神来,将笔记本的那句“马丁的表演还不错,在童星的水准线之”划掉,写下了这么一句:在这部电影中,马丁发挥出了影帝般的演技水准。
牌局,麦克和贝克的对决,将紧张气氛表现的淋漓尽致,没有什么台词,就是用表情和眼神来表现,镜头不断的在两人的面部特写切换。
这一段对大人来说还好,但电影院中的小家伙们已经紧张的快喘不过气了。
“输的人待会儿要跳进湖里。”
“我没问题。”
最终,是更狡猾的麦克,赢得了牌局。
贝克没有赖账,来到湖边,脱去衣,一跃而下,在湖中畅游起来。
“哇哦!”
这次发出惊呼的却是大人们。
贝克的泳姿太优美了,人们从未想过游泳竟然也能表现出这样的美感来,不同于花样游泳那种刻意表现出来的姿态之感,贝克的泳姿是那种和自然无比契合的和谐感。
就好像,就好像他本就应该生存在水中似得。
凯文·托马斯也被这种与大自然无比和谐的美妙感觉所吸引,甚至忘了记笔记。
随着影片的走向,第二个小高潮来了。
击剑比赛。
当贝克脚踩着草垛凌空跃起时,电影院中不知响起了多少惊呼声,有小孩子也有大人。
“雄鹰!!!”
这是凯文·托马斯看到这幅画面的第一个念头。
“帝,这竟不是特效!!!”
这是他的第二个念头。
当看到贝克将麦克的剑挑飞,随后挽出一个漂亮的剑花。
“马丁一定学过击剑!”
这是他的第三个念头。
“这一段必定会成为影史经典。”
这是他第四个念头。
随着剧情的发展,两个小男孩终于发现他们竟然是亲兄弟,于是一个计划产生了——
他们交换了身份。
麦克去了伦敦,贝克去了农场。
两个小家伙一方面在不熟悉的环境闹出了不少笑话,妙趣横生,同时又让观众们担心他们会不会被识破;一方面竭尽所能的想要帮助父母复合,使出了各种小花招……
说实话,这样的剧情确实戳中的美利坚人的敏(感)点。
不仅是孩子,大人们也都看得目不转睛,完全被剧情吸引了进去。
只有那些影评人们还在“艰难”的保持着理智。
凯文·托马斯在他的笔记本写下了这么一行字:“马丁·迈耶斯,他是最好的!”
影片渐渐来到了最后。
当两个家庭终于破镜重圆时,整座影院都响起了掌声,热烈,持久。
画面暗去,灯光打开。
电影主创人员们,台致谢。
当马丁走台时,现场响起了最最热烈的掌声,还有无数稚嫩的声音在喊着他的名字:
“麦克,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