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下半天,崔薄言急忙跑回来一趟,请人家帮忙写字,总不能连笔墨纸砚都不备吧。他跑回家,就是拿这些的。
一路奔驰的崔薄言,汗流浃背,跑到井边拉起沉在水底的竹叶茶,猛喝一气,冰爽的凉从头浇到脚。
“爽!”
“薄言,这才什么时候?你怎么跑回来了?”崔母抬头看了眼高高在上太阳,她还以为自己记错时间了。
“小兰叫我请王老师帮忙写字,他答应了。我回来取笔墨纸砚。对了,李刺史也在。”崔薄言一哆嗦。
“哦哦!”
崔薄言到堂屋拿好了这些东西,又攒着劲往外跑。
“这孩子……”崔母念叨一句。
“你们弄好了先别急着回来,我带食材去茶馆,咱们晚饭就在那边吃!”采小兰远远喊了一声,也不知道崔薄言听到没。
采小兰听说李刺史也在,不由叹息一声,“看来两只鸡不够了!”李刺史的肚量,采小兰见过好几回。真的是“宰相肚里能撑船!”
“娘,竹叶茶咱们下午就别卖了。卤肉也是,要留下三份的量!”采小兰对崔母喊了一声,就忙自己的事情了。他们自家的鸡还不够大,采小兰拿钱去邻居家又买了一只大公鸡,足足花了三十五钱。比集市上贵了五个钱。
“大娘,我能不能在你家菜园里摘些菜呀?”采小兰眯起眼睛向大娘询问。
“菜有啥好的,你尽管摘!”刚多挣了五个钱的大娘大手一挥,让采小兰去院子里随便摘。
得了令的采小兰,到菜园里一顿薅:萝卜、小葱、茄子、菘菜……凡是大娘家菜地里有的,她都薅了一把。肩膀上挂着的菜篮装得满满的。
后面跟着的老大娘心疼死了,心里只怪自己说了大话,“我说你带个篮子干嘛呢,原来是装菜的。”
回到家,采小兰舀了点卤汤,又炸了鸡蛋酱。虽然她没找到大酱作为底味,但卤肉汤的味道,也不错。
请客吃饭,有荤有素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让客人吃饱。在生产力落后的年代,人们对主食的依赖程度,更让人吃惊。
在院子里,采小兰架起了大平锅。这一口锅,是她请大集上的铁匠专门定制的,花了她足足三百钱。锅的每一边都是一个平面,整体上锅却往内部凹陷,成一个扁平的锥形。
“还好有你!”采小兰试了试大平锅的温度,刚好。
摊水饼的高境界,哪怕没有油,也不会粘锅。高温的水,气化成蒸汽,自然会减小面饼与锅的接触面积,当然不粘了。大集前的晚上,崔卢氏与采小兰两人都要摊一两百张,用来配卤肉。
“小兰,今早不是才赶过大集吗?你怎么又摊水饼?”崔卢氏看到这一幕,觉着奇怪。
“晚上请王老吃饭,之前牛肉的事情,还没感谢他的帮忙呢!”采小兰告知崔卢氏。
崔卢氏没说话,倒是一旁的崔冬平兴奋起来了,“哇哦,晚上又有好吃的了!”
感谢“无隅耕一霜”“萧儿-DB”“三木1985”等读者的推荐票。
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