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至少现在的元是肯定做不到的。
只能够通过这种类血亲结构生物计算机作为中介,再将数据信息传递到整个族群当中去。
当数据被提取出来之后,研究者们第一时间对这份数据进行分析。
若是将生命力场通过实验仪器来还原,绝对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
即使族群可以通过血亲来模拟这样的结构发生,但两种族群血亲的生命形态是不同的。
模拟也有着极大的失败可能性。
至少元是不倾向于通过意识族群血亲去模拟这个生命力场结构发生器的。
而实验证明,元也是正确的。
意识族群血亲并没有这样的能力。
相比于个体族群,意识族群在进化上虽然同样是一种核心技术,但这方面的强度显然是比个体族群更低一点的。
模拟终极个体,意识族群做不到。
“通过强磁场来改变引力在数据上是可以存在的,但是在应用层面,我们的技术并不行。我们的科技尚未达到这样的高度。”
“能源,材料,这都是重中之重。”
······
族群历1067年。
Rs23-3环行星粒子对撞机。
《反氧原子对撞实验》。
“发射!”
粒子在释放的瞬间便达到十分之一的光速,在接下来的路途当中,它们又在极短的时间中加速到接近光速。
在短短不到1秒钟的时间内,两颗便完成了撞击。
携带着超高能量的粒子在对撞的瞬间便产生了能量的湮灭。
在高能环境下,带着负电的负质子直接撞进了氧原子同位素的内部,瞬间改变了氧原子同位素的结构。
反氧原子诞生。
然而不等族群的研究者们庆祝,反氧原子飞快的开始进行自我湮灭,转瞬之间便消失不见。
不过这样的情况,研究者们似乎也早已见怪不怪了。
他们平淡的将这次实验中的数据记录下来,并开始进行下一步的研究。
“大原子的反原子制造不能够像我们之前那样的方式来制造了。我们不能够确定负质子能够稳定的撞击到原子内部进行替换。这会消耗我们更多能源,这不值得,我们要改变建造的方式。”
“如果撞击不行的话,其实可以试试直接组装的方法。”
“强相互作用力,我们依旧需要消耗掉大量的能源。我们可没有这么大的本事去干预。”
“电磁力,通过构建强磁去干预!而且我们现在的研究中,无论是构建引力场,还是捕捉暗物质都需要有电磁力的介入。而且在统一场论的结构中,我们目前正在完成有关电磁力与引力,电磁力与弱力之间的转化,电磁力是我们最好突破现有困境的手段。”
“在此基础上,若是能够统一电磁力与强力,那么我们或许可以在制造反原子上更加轻松一些。”
这名研究者血亲说完之后,便有研究者发言:“那这就需要看Rt35星系的那些研究者们了,看看他们的进度完成的如何了。他们那可比我们麻烦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