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郑,也叫北河国,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政权。
它的抽象在于,你能在这个政权身上,找到中国历朝历代的影子,你甚至能在它身上看到后世左派、右派的反复横跳。
然后,它还能在缝缝补补中,顽强的生存着。
北河的第一代郑主郑检是個赘婿噬主的典范。
他本是阮淦的女婿,阮淦死后,他驱逐了自己的小舅子,阮淦的儿子阮潢,拿下了绝大部分家业。
逼得阮潢只能南下,创立了顺化的广南阮主政权。
第三代郑主叫郑松,是个赵武灵王与袁本初的合体。
武功上他改革制度,基本击垮了最大的对手莫朝,完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壮举。
但他有所成就后,竟然把地盘和势力均等划分给儿子,希望能从此让家庭和睦。
嗯,挺和睦的,赵武灵王没他这么激进都饿死沙丘,郑松肯定是不能幸免了。
这位爷是被仆役扔到路边,堂堂一国僭主,最后饿死在了臭水沟里,据说挣扎了好几天才去世。
此后,历代郑主就在抽象的道路上,开始了狂奔。
他们要么化身曹操,恨不得把黎朝大王在手里揉来捏去,要么突然道德感爆棚,堪称忠君的典范。
这种来回横跳的太厉害,以至于把名义上的君主,后黎朝大王都给搞出PTSD了。
这搁谁也受不了下面的权臣,不停在曹孟德和周公之间来回切换啊!
而历代郑主,之所以这么反复横跳,那是因为他的内部斗争,分成了两个古往今来都非常奇怪的两派。
人家党派相争,那是以治国理念,政治观点,乃至地域为旗帜,纠合党派总揽大权。
但北郑不是,它是京汉世家高门和‘节度牙兵’的文武互斗。
北郑的京汉世家,大多是从高骈击溃南诏收复安南后,就一直保留下来的。
其中很多人,家世甚至可以追溯到安南自立初的十二使君时代。
而北郑的节度牙兵,则来自起家的初代郑主郑检所建的御林军。
当年郑检以拱卫黎氏大王为名,建御林军暴打南阮北莫,等到击败莫朝入主河内之后,就形成了定制。
第三代郑主郑松把御林军改为只从河内所在的东京府,以及郑氏起家的清化、乂安这三府招募,称为三府军。
三府军专门宿卫都城,优胜于其他地方兵,因此又被称为优兵。
设想是好的,但很快就失控了,三府军的兵源中,东京府很快就腐朽,首都大城市嘛,能出精兵就怪了。
等到三府军只剩下清化、乂安这种偏远地方来的之后,他们便很容易就在京城抱团,然后垄断了三府军这种宿卫的权力。
于是从第四代郑主郑柞起,三府军就完成了禁卫军选举法和节度牙兵军事民主制的快速建设。
谁敢损害他们的利益,他们就要杀谁,哪怕是郑氏幕府的参从(幕僚长),都照杀不误。
到了后来,没人损害他们的利益,他们也要杀了参从,而且是当着郑主的面杀。
目的就是为了借由头闹事得赏赐,历代郑主都无法控制他们。
好嘛,郑主架空后黎朝大王。
三府军掌奇等牙将架空郑主。
然后牙将又为了得到下面牙兵的支持,不得不带头与他们一起逼迫郑主,形同被牙兵挟持。
我大唐节度使们,直呼内行。
而他们这些乱搞,自然会有人看不下去。
于是,另一制衡三府军的势力出场了,那就是京汉世家高门。
他们在除了三府军以外的府县把持地方,依靠世家和宗族来组织镇兵,形成与三府军这种禁军相对的地方武装势力-镇军,俗称一兵。
继而成为了郑主平衡三府军的唯一希望。
但是这些人,也是有政治需求的,他们是学儒家的,讲究的就是一个字:
忠!诚!
不过不是对郑主忠诚,而是对黎朝大王忠诚,但这种忠诚呢,又非常灵活。
他们不管郑主对黎朝大王如何,哪怕堂堂大王和王后吃糠咽菜他们都不管,但必须要让郑主对黎朝大王表现出臣下对主上足够的尊重。
于是,这就构成了历代郑主的神兔二象性基础,当三府军强大,搞禁卫军选举法时,郑主就对黎朝大王非常粗暴。
当京汉高门强大的时候,郑主就会化身周公,成为儒家推崇的贤臣模版。
但郑主也有强大的时候,那就是他能找到一个能人帮他控制住桀骜不驯的三府军,然后用三府军压制京汉高门。
于是北郑的抽象组合,彻底完成,两百年来,郑主就在东京(河内),不停的左中右、右中左乱跳。
而目前,第十代郑主郑森处于中这个位置,因为他很幸运的有一个能帮他控制三府军的人选。
越南历史上著名的将领,晔郡公黄五福。
此君虽然是个太监,但是非常有手段、谋略,更兼勇武,他可不是童贯童公公这样的绣花枕头,反而是个丐版的三宝太监。
在他的统领下,三府军基本上还算老实,京汉高门也无法染指中央。
所以哪怕此时的郑主郑森为人阴险小气睚眦必报又鼠目寸光,但北郑的形势,要远远好于南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