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为民雷厉风行。
发动青山县所有的民间艺人,大量制作蓑衣、笠帽,竹编背篓,美包、竹篮、竹编手工艺品。
大力宣传天保公司按质论价收购,越是极品,精品,创意产品,价格就越多!
青山县民间艺人们知道了这个消息后,开始疯狂地制作。
他们用心制作,精雕细琢,每一个作品都充满了生命力和灵魂。这些手工艺品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实用性很强。
薛为民迅速拿来几件极致的样品,来到了秦天保的办公室。
秦天保仔仔细细看了制作的工艺,十分满意。
考虑到长远发展,一家一户制作,不仅仅速度太慢,而且整个工艺参差不齐,很难达到出口的标准,决定组建一个工艺品工厂。
把所有的工艺过程分解出各个工序。
实行高效流水线生产模式,成生产订单明细,决定高薪聘请民间艺人。
薛为民连连点头:“只要能赚钱,能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怎么都行!”
亲自带领秦天保深入基层,亲临现场,进行调研。
一片蒼茫的竹林里。
一个身手矫健的老匠人拿着篾刀,正站在数年生的老毛竹前。
他目不转睛地盯着竹节,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着竹篾的一端,右手操刀,将竹篾剖分开后,退一退刀,再用力将刀滑向箨环,以成势如破竹之态。
剖竹的声音清脆而有力,仿佛在林间回响。
老匠人不紧不慢地将竹枝剔除,用篾刀将竹干破开,剖成筷状的竹条,然后慢慢剥离开青黄层。
青黄篾细心地剖离成很薄的竹篾,再用篾刀将篾条刮光滑,就能开始编织斗笠了。
老匠人的手势熟练而精准,两眼盯着竹节,一遍遍地挑起两条经篾压住一条纬篾,这是竹编中最常见的“挑二压一”的方法。
他细心地编织,不断地把竹篾捏蒂成型,然后放置在一个形似凉帽盖的木头模具上“套模”定型,把竹篾编制成圆锥形的斗笠半成品。
斗笠半成品铺叶拼装时,老匠人先把一顶“笠斗坯”翻转过来,顶部朝下放置在一个无盖中空的木桶中,均匀铺上裁剪过的几片牛皮纸盖住经纬篾间孔隙,就可铺箬叶了。
他在已经铺好的斗笠两侧的牛皮纸上各放一小把俗称为“擦掩”的小竹叶片,增加摩擦力,防止斗笠走形。
将箬叶铺满倒置的“笠斗坯”后,老匠人再将另一顶“笠斗坯”翻转过来,连同铺好的箬叶一起按入这顶“笠斗坯”当中的凹陷部位,进行拢合挤压,然后用竹篾戳过箬叶稍微锁一下边,缝合上下两顶“笠斗坯”。
他在缝合过程中放上一块鹅卵石,达到上下两层固定和严实的效果。在缝合好后,老匠人剪去伸出斗笠边沿多余的箬叶,再用竹篾细密地进行绕沿锁边后,一顶斗笠才算制作完成。
老匠人眉宇间流露出满足的神情。
他的手上布满细碎的伤疤,是斗笠制作过程中留下的印记。
他心中默默祈愿,这些斗笠能够为他带来一个好价钱,好补贴家用。
秦天保看完了老匠人制作的工艺,十分满意,立即高薪聘请。
老匠人对于这一份来之不易的高薪聘请,立即满口答应了下来。
秦天保现场吩咐秘书向海棠签订合同,担任工艺品工厂技术员,并且赠送罐头礼品。
正所谓术有专攻,业有所长。
秦天保立即跟随着薛为民来到了蓑衣老人的家庭。
几个人急急忙忙地来到了一间小屋子门前,轻轻敲门门,走进屋内。
屋内明显是一家手工作坊。
屋角处放着一张木桌,上面铺着一张粗糙的毛毡。
桌子上堆着各种棕皮和棕绳,还有一些手工制作蓑衣所需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