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起来,孟星高带着钱宇马不停蹄地赶往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和提前一周抵达的飞控团队会合。
离开大气层的探索一号卫星,在飞控大厅巨大的屏幕上徐徐绘制轨迹。在无声的寂静中,所有人在座位上坚守着数据细微的变化,以便确定卫星姿控、热控、能源、测控、计算机等系统运转正常和卫星有效载荷功能无误。直至三天的飞控测试顺利结束后,创新院才正式宣布探索一号发射成功,研发人员可以有序从项目中撤离。
返回上海后,孟星高又运行到另一个项目的轨道中。
孟星高有个内网空间,里面为每一个发射任务建立了单独的文件夹,存放着所有的过程资料和最终复盘。这一次,钱宇完整地参与了探索一号的发射任务,回到研究院后就自告奋勇地申请写复盘总结。即使是科研工作者,写报告也不算什么讨人喜欢的工作,孟星高心里高兴钱宇的积极主动,顺手就把地址密码发了过去。
密密麻麻的项目文档就是个大宝藏,比教材还要详尽真实,钱宇像掉到米缸里的老鼠,看枯燥的文字资料都看出欲罢不能的瘾来。翻着翻着,钱宇进到了一个没有命名的文件夹,一个一个文档点开,全是关于北斗的资料,从理论设想到感悟心得到发射成功的新闻,不一而足。
钱宇想起在西昌的那个夜晚,孟星高抱臂轻轻抚摸着文身的样子,心里有点心疼,又莫名其妙有点怒其不争,不理解孟星高为什么明明很想要,默默准备了这么多,却又拼命压抑自己,不去争不去抢。
钱宇扭头看向孟星高,还是穿着那件没有褶皱的工衣,还是挂着那张面无表情的脸,若是他不说没有人能从上面读出情绪,遗憾、失落、不满统统没有,和过去的任何一天一样不喜不悲,专注在他的宇宙空间。钱宇心中轻叹,这样克制的一个人要他像自己一样去争抢确实困难。突然,他生出一个念头,决定出手帮孟星高一把。
周五的下午,傅晚明的邮箱里收到一封带超大附件的邮件,上面用极尽恳切的语言希望加入北斗项目,并表示目前的项目成员遴选规则是有问题的,工作年限并不能说明研究深度,请给予年轻人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附件中的文档,清清楚楚地列出了目前北斗三号所面临的挑战和建议,倒谈不上全部准确,但令傅晚明惊讶的是,上次自己随口一问的研发模式,上面条分缕析地写了数十页,能从科研的层面跳到产业的层面思考问题,对一个年轻人来说已经实属不易。
发送邮件的邮箱地址傅晚明以前没见过,落款写的是孟星高,但语言表达方式显然不像,多少有点来历不明。但傅晚明无意深究,直觉写信的人和当年的自己有点像,想要轰轰烈烈地大干一场,只是当年的自己当面与面试官争了个面红耳赤,现在的这个人选择用邮件吐露心声。
傅晚明心里左右摇摆,一会想着如果是年轻的自己因为工作年限不够失去梦寐以求的机会又当如何,会不会召集起一群年轻人抗议,一会彭海的脸又适时地出现,嘴里骂骂咧咧地说着搞研发不是过家家。就这样过去的傅晚明和如今的傅晚明在脑海中斗争了许久,一时间竟拿不下一个主意。
钱宇发完这封邮件,自我感觉良好,仿佛化身救市民不露脸的蜘蛛侠,整个人处于某种英雄主义情怀中难掩兴奋。这异常的反应怎么会瞒得过孟星高的明察秋毫,很快孟星高就发现钱宇把内网上的北斗资料导到电脑上,遂问了两句。钱宇也没打算隐瞒,一五一十地把发资料的事说了,然后像个考了高分的孩子满脸得意地等着家长的表扬。
“你怎么可以擅自主张!”
知道真相的孟星高现在很后悔,后悔酒入愁肠告诉钱宇这么多事,钱宇确实是个很好心的人,可是好心的人让人毫无防备,能说出更多错话,做出更多错事。
孟星高不知道邮件里写了多少关于自己经历的内容,只是希望越少越好,他从未将家里遭遇地震的经历告诉过傅晚明,一是因为事情已经过去,不想揭开伤疤,二是无论对北斗多么向往,他都不希望用怜悯去获取,傅晚明除了是自己的恩师,还是创新院的总设计师,担负着创新院的未来,他所做的任何决策,都应该是科学的理性的,怎么能为任何人的夙愿而改变。
“可是,可是,你不是很想参与吗?你不好意思说,我替你说你还不高兴。”孟星高的反应和钱宇预想的不一样,钱宇完全不知道自己哪里做的不对。
“工作就是工作,喜欢的不喜欢的分到手上都要做。”
“你不说别人怎么知道你的想法,人又不是机器,做自己喜欢的事才能做好。”
又是喜欢,做什么事都是为了喜欢,孟星高曾经有过一瞬欣赏钱宇的纯粹,可惜钱宇是钱宇,孟星高是孟星高,不是所有人都像有钱人家的大少爷,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不做什么就不做什么。大部分的人,小时候要懂事,长大了要顾全大局,这才是芸芸众生的常态,才是普通人必须要接受的现实。
“我不需要别人知道我的想法,更不需要别人的同情怜悯。”
“我没有同情你,我只是想要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