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一边玩去。”杨琳一脚踢出去,把花尾巴狗给踹开了,随后低声和方子奇说“它不咬的,就是来人会叫一下。”
“姑娘回来了,这是谁啊?”听见声音房子里有一个大概四十多岁的妇女走出来,眉眼之间和杨琳有6、7分相似。
“妈,这是我同学方子奇,他开车送我回来的。”杨琳介绍方子奇给自己的妈妈。
方子奇行礼之后转到大发的后面,从后排的箱子里面翻了出来一大串山里的干蘑菇交到杨琳妈妈的手上说“阿姨,第一次来,这是我妈妈让我捎来的紫金山上的蘑菇,您尝尝。”
东西是宋学军备在车上的,这种本地的山货是紫金山的特产,每年只有秋天白露前后半个月的采摘时机,产量不高,算是无论身份高低都拿的出手但又不会很突兀的东西。
“哎呀,你看看,你帮着把杨琳送回来还给我们拿礼物,这怎么说的,方同学里边坐。”杨琳的妈妈高兴的把方子奇往屋子里让。
卧室不大,只有一盏40瓦的小白炽灯在亮着,一张折叠式的小圆桌摆在屋子中间,一盆散发着热气的和酱香的东西摆在上面。
“孩子,没吃饭呢吧,晚上就在这跟我们一起吃一口吧。”杨琳妈妈热情的请方子奇一起吃饭。
“妈,你忘了咱们今晚吃啥了。”杨琳有点焦急的拉了拉母亲的衣袖。
“你看看我,都糊涂了。”杨琳妈妈翻了翻口袋拿出五元钱放在女儿手上“去村口熟食店买点酱肉回来。”
“阿姨,您别忙,我就想吃您桌上这一口,分我副筷子就成。”方子奇拦住了要出去的杨琳自己一屁股坐在了凳子上。
桌上实际上只有一份菜,杂瓣鱼贴饼子。
其实就是把渔网里面小的、品相不好的、卖不上价的鱼放到一口锅里,用大酱汁配上葱叶调成宽汁,再把鱼炖开后加水,让汤汁漫过鱼身,随后把玉米饼子贴到炖鱼的锅边上,最后在锅底下加大火力。
等鱼熟了,玉米饼子也熟了,一家人就着这一锅饭菜就是一顿晚饭了。
因为用的鱼实际上都是边角料,菜炖着炖着就碎掉了鱼肉都是一瓣一瓣的,因此有了杂瓣鱼贴饼子的说法。
90年代渔家人吃这个图的就是一个节俭不浪费,实在是不适合待客。
不过方子奇在后世实际上是吃过这道菜的,好多渔家馆子都把这种菜当成特色,抓起贴好的饼子倒也吃的有滋有味。
杨琳看着方子奇吃的很香这才放下心来。
饭桌上杨妈问起学校的事,方子奇添油加醋的说了,整个饭桌上的气氛都很好。
吃完饭,方子奇起身准备告辞,这时候渔村靠海的方向有嘈杂的声音传了过来。
杨琳的爸爸和渔民们出海回来了。
一筐筐的鱼货用编好的框子装好,抬进了村子里面。
奇怪的是面对这么个大丰收,杨妈脸上并没有看见欣喜的神色。
方子奇问杨琳是怎么回事,杨琳吐出了几个字“带鱼太多了,来的不是时候啊。”